楞次定律
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 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 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 3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演示):用方形线圈在磁场中来回切割,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感应电流方向 指示实验设计 呈现实验 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确定 电流计偏转指示 发光二极管指示 方案设计 数据采集 条形磁体插入 拔出闭合线圈
表接线后可能有两个偏转方向,那么我们就要判定电流分别从左右两个接线柱流进时,指针究竟向哪边偏。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判定呢。 请同学们根据我给你们准备的器材中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判定。 教师小结: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电池、电阻箱(取较大阻值)、电流表、开头组成串联电路;一是采用试触法。 请同学们用实验来确定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同学们完成这两个任务后,接着选取磁极的一个极,选取一个方向,比
逐渐减小时 , 试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 问题设计 图 3 请从解答此题的实践中 , 体会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思路 . 答案 线圈 abcd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若要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需先弄清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楞次定律 “ 阻碍 ” 的含义,则要先明确原磁场的方向及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 法 収生电磁感应现象时 , 通过什么方式来 “ 阻碍 ” 原磁通量的发化要根据具体情冴而定 .可能是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 , 也可能是改发线圈的有效面积 , 还可能是通过远离或靠近发化的磁场源来阻碍原磁通量的发化 .即: (1)若原磁通量增加 , 则通过远离磁场源起到阻碍的作用 .(2)若原磁通量减小 , 则通过靠近磁场源起到阻碍的作用 . 口诀记为 “ 增离减靠 ” . 例 4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文公社】 楞次定律的实验探究 ( 1 ) 探究过程 将螺线管与电流计组成闭合导体回路 , 分别将 N 极 、 S 极插入 、 抽出线圈 ,如图 所示 , 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如图 所示。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 现象分析 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的情况 图号 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a 逆时针 ( 俯视 ) b 顺时针 ( 俯视 )
安培定则 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如图所示,软铁环上绕有 A、 B两个线圈,当 A线圈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瞬间,线圈 B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 ? 例题 1 感 I感 “增反减同” 如图所示 ,在长直载流导线附近有一个矩形线圈 ABCD,线圈与导线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 .线圈在导线的右侧平移时 ,其中产生了 A→ B→ C→ D→ A方向的电流 . 请判断,线圈在向哪个方向移动 ? 分析:
旋转至 6 0 176。 时,导体有效切割边最长为 2 L ,故此时感应电动势也最大,且为 E = B 2 L 2 L2ω = 2 BL2ω . 此时电容器被充电 q 1 = CE = 2 BL2ωC ,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 R 的电荷量: q 2 = I Δ t=ERΔ t=B Δ SR Δ tΔ t=3 BL22 R. 导体棒 ab 从 60176。 旋转到 9 0 176。 的过程中
楞次定律的特殊情况。 在判断由 导体切割磁感线 产生的感应电流时 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是等效的, 而右手定则比楞次定律更方便。 N S 原来 B方向 原来 Φ变化 I感 方向 (俯视 ) I感 的磁场 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减小 增加 增加 减小 顺时针 逆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上 N S N在上 插 入 N在下 插 入 N在上 拔 出 N在下 拔 出 相斥 相斥 吸引
动情况是 ( ) A.一起向左运动 B.一起向右运动 C. ab 和 cd 相向运动,相互靠近 D. ab 和 cd 相背运动,相互远离 【 典型例题 】 【例 1】 下图是验证楞次定律实验的示意图,竖直放置的线圈固定不动,将磁铁从线圈上方插入或拔出,线圈和电流表构 成的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各图中分别标出了磁铁的极性、磁铁相对线圈的运动方向以及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