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害
1、、延迟型冷害:这种类型冷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穗延迟,出穗开花期处于低温,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另一种是出穗不延迟,而在成熟期遇到冷害,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 是否发生延迟型冷害,取决于 6 月份和 8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若 6 月份平均气温低于 18,8 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 19,是发生延迟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延迟型冷害的主要特征
温主要是指玉米在生育过程中因热量不足,造成生育期延迟,后期易遇低温、霜冻而造成减产。 低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夏季低温(凉夏)持续时间长,抽穗期推迟,在持续低温影响下玉米灌浆期缩短,在早霜到来时籽粒不能正常成熟。 如果早霜提前到来,则遭受低温减产更为严重。 二是秋季降温早,籽粒灌浆期缩短。 玉米生育前期温度不低,但秋季降温过早,降温强度强、速度快。 初霜到来早灌浆期气温低,灌浆速度缓慢
1、状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 在 2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 12,易产生烂秧。 孕穗期冷害降低颖花数,幼穗发育受抑制。 开花期冷害常导致不育,即出现受精障碍。 低温常开花期延迟,成熟期推迟,造成成熟不良。 成熟期冷害谷粒伸长变慢,遭受霜冻时,成熟进程停止,千粒重下降
006 年 7 月 22 日一 26 日连续 5 天,吉林省出现了低温寡照天气,导致部分水稻受到障碍性冷害。 水稻表现直立、空壳,即水稻不结实、不压圈的生理障碍现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轻则减产 2030%,重则减产 7080%,使稻农深受其害。 因此了解水稻障碍性冷害并对其防治尤为重要。 一、水稻障碍性冷害的原因主要指从幼穗形成期到抽穗开花期,即水稻抽穗前 12 天左右
个时期极易出现从东北方向刮来的冷风,导致水稻授粉不良,出现空秕粒,产量降低。 对冷害的防治技术。 一是加速水稻的授粉。 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中旬,由于大气环流的气象原因,气温一般降至 17 左右,使水稻花含苞不开,影响水稻授粉,出现空秕粒。 对这种障碍性冷害,应当加强稻田的科学管理,使水稻加速授粉期,躲过冷风的侵袭,保证水稻的增产。 二是人工拉绳授粉。 可采取两人拉着一条绳子(柔软的麻、线绳
温主要是指玉米在生育过程中因热量不足,造成生育期延迟,后期易遇低温、霜冻而造成减产。 低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夏季低温(凉夏)持续时间长,抽穗期推迟,在持续低温影响下玉米灌浆期缩短,在早霜到来时籽粒不能正常成熟。 如果早霜提前到来,则遭受低温减产更为严重。 二是秋季降温早,籽粒灌浆期缩短。 玉米生育前期温度不低,但秋季降温过早,降温强度强、速度快。 初霜到来早灌浆期气温低,灌浆速度缓慢
1、、延迟型冷害:这种类型冷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穗延迟,出穗开花期处于低温,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另一种是出穗不延迟,而在成熟期遇到冷害,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 是否发生延迟型冷害,取决于 6 月份和 8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若 6 月份平均气温低于 18,8 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 19,是发生延迟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延迟型冷害的主要特征
1、稻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 一、延迟性冷害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1、气候因素寒地无霜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2、品种因素栽培品种所需积温超过当地生育积温。
碍型冷害水稻孕穗和开花等生殖生长期遇低温使水稻产生大量空秕粒而减产的现象称为障碍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1、气候气候条件主要是指气温,气温影响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时间是 7 月、8 月份,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 15 天到抽穗后 25 天的 40 天时间里,是产量的决定期,气温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在水稻孕穗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要求的温度是 17以上,当日平均气温在 17以下连续 3 天以上时
1、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1、气候因素寒地无霜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2、品种因素栽培品种所需积温超过当地生育积温。 没有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品种、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