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
的图就叫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画法。 展示发现规律。 小结。 学生画曲线图。 学生自由展示、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本课提出质疑 3 分钟 创设 反思 情境 这节课学习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冷热与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热水变凉的过程:先快后慢 教 学 反 思 《冷热与温度》问题导读 ——
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 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 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 (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 —— 温度计。 二、 实践体验 学习使用温度计。 测课前准备的热水的温度。 三、科学探究 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 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
节是今年新增添的。 第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预测水的温度变化 提问:: 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 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1、第 1 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纲点击: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 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 两个能量来源 (1)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来源: A。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B。 2 两大过程 (1) 增温: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而升温。 (2) 大气增温: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吸收 3 两大作用 (1)
读数、计时、记录要分工明确。 评: 这样的实验活动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起各自的角色, 力求 人人动手、 个个参与,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体的作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得以充分显现。 指导温 度计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测量的准确与否关系 到接下来数据的分析和曲线图的绘 制,教师的指导不可少。 另外, 10 分钟的连续观察测量,要搜集六个数据,对学生的科学 素养是一个考验和培养。
组长安排,每个同学都试试。 请你说说实验时手指在放入温水前后的感受。 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 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 实验:测水温 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探究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一、学习使用温度计 认识温度计 A、温度计的组成 B、认识刻度 C、学习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感觉不一样。 原先放在冷水中的手指突然放入温水中感觉要热一些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月球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大气 上界 地球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B A C 热力环流的形成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B A C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热力环流的分布 市区 郊区 郊区 热力环流还能在哪里出现。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B A C 热力环流的形成 1030 1020 1010 ( hPa)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 气压梯度 A B 大气的水平运动 1030
大气的粒子的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大的多时发生散射的结果。 可见光中,任何波长的光散射程度一样,所以看到的云雾呈白色。 总结: 大气大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结果。 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况。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辐射 返回 热力环流
D的原因是:。 :。 ?为什么。 晴朗 的夜晚。 地面 大气上界 A D B C E F G H I A E、 H 因为 D是进入大气层受到的大气的吸收和反射 . F ① 大气吸地面辐射H ② 大气逆辐射补充 晴天大 ,因为大气逆辐射少 ,保温弱 (答案同上 ) 大气吸收7595%~ (指向地面)大气上界地面142思考:这幅图可以解决多少问题。 ; (温室效应原理); 14点。 等压面 地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