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易引起棉花苗期立枯病的发生,为了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将棉花苗期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症状:棉籽受害,造成烂种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 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 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 40多菌灵胶悬剂
1、状荞麦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 初在茎基部生红褐色凹陷斑,影响荞麦生长发育,严重时引致死亡。 病原 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该菌分为三大群,其中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 3 个或 3 个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 610m,其有性态为 瓜亡革菌。 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 35 个小梗
2、和浇水传播,引起再侵染。 地温 16宜发病。 土壤过干过湿、砂土地或幼苗徒长、温度不适等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肥或钾肥。 育苗期加强管理,减少根伤,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植株抗病力。 用种子重量 45%特克多悬浮剂黏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后播种。 也可用 10%施乐时干拌种剂按种子量 2 克/千克拌种。 还可将种子湿润后用干种子重量
2、种,随拌随播)的同时,及早进行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每亩用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杀毒矾 600 倍液,或扑海因 2000 倍液 5060 千克交替喷雾,每 710 天 1 次,连喷 23 次。 立枯病立枯病为土传病害,在苗期发生,发病初期在幼苗茎基出现暗褐色斑,稍凹陷,病部扩展绕茎一周,致幼苗枯死,但不折倒
2、40至 42,最低 13至 15。 防治方法(一)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如冬春系列羽衣甘蓝新品种。 (二)苗床选择 23 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壤土田块。 (三)苗床营养土处理:用五福合剂或 甲水剂,每平方米取 9 至 10 克,混入 3 至 4 公斤细土中拌匀,播前把药土的 1/3 撒在浇过水的畦面上,播后再将余下的 2/3 药土覆在种子上,做到上覆下垫
2、几乎全年都可发病。 防治方法1适期播种。 春蚕豆适当晚播,秋蚕豆适当早播,使幼苗避开雨季。 2进行种子处理。 可用种子重量 03的 45特克多悬浮剂粘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后播种。 也可将种子湿润后用干种子重量 03的 75卫福可湿性粉剂或 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 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 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拌种。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肥或钾肥。 加强水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