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
1 厘米,体会它的长度;联想长大约 1 厘米的物体,把 1 厘米的长度保存在记忆中。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反复感受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直尺上看 2 厘米和 5 厘米的长度,能增强 1 厘米的观念,也为量长度和画线段作准备。 因为 2 厘米(或 5 厘米)是 2 个(或 5 个) 1 厘米连起来的长度,量物体的长是看这个长度里面有几个 1 厘米
高度。 师:看,象这 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 1 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 1 米。 1 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 你觉得 1 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呢。 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疑:为什么都是 1 米的高度,都是从脚底量起,到老师的腰这里的高度是 1 米,而到这位同学下巴的高度是 1 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表示厘米。 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 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 (板书:厘米) , 也可以用字 母 cm 来表示(板书: cm)。 四、认识厘米,建立 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 0刻度线上,从 0刻度慢慢 滑到 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 就是 1厘米。 同学们用手从 0摸到 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 线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
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cm 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 1厘米。 0 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图钉 的长度是 1厘米 手指的宽大约是 1厘米 0 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小正方体的边长 1厘米 约 1厘米 小正方体的边长 1厘米 约 1厘米 约 2厘米 认识几厘米 0 厘米1 2 3 4 5 6 7 8 9 10 116个 1厘米
第三条线段短( )厘米. (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 )厘米. ( 4)三条线段一共长( )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 “√” ,错的画 “” ). 三、应用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 95 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 36 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 46 米,花布 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 2) 米是多少厘米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 1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 1 米 =100 厘米 估计与测量 ( 1) 、看书上 2 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 2) 、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 3)
生先看铅笔的左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地方。 右端对着哪里。 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按照步骤量出长度。 并指名学生板演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一遍,师要注意学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小结(略)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 8 题。 课外作业: 5— 8 题。 教学后记: 这是常识课,聋生对常识一直是个难点,没有什么概念,在教学时,我注意用直观的教具,简单有趣的教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 68 页 例 4 例 5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并 初步建立 1 米的 长度 观念 , 理解 1 米 =100 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答:量比较短的东西,用( )做单位。 用手指比划 1 厘米的长度 用直尺量出铅笔、橡皮的长度。 二、新授 启发谈话:我们用厘米尺可以量铅笔、书本、橡皮的长度,如果我们要量 房子的长、操场的长等
厘米 =( )米 8 200 一 比 比 在()里填上 “ ”“”或 “ =”。 3厘米( ) 3米 100厘米( ) 10米 1米( ) 98厘米 1米 20厘米( ) 120厘米 = 180厘米( ) 1米 60厘米 7米( ) 700厘米 = 一 填 填 8( ) 3( ) 124( ) 米 米厘米 =( )米 4米
的数放在口诀的最前面。 (二)教师带着学生试编口诀。 问: 4辆车坐几个人。 是几个几。 乘法算式怎样列。 口诀是什么。 指名说,教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 板书: 4 2=8 , 2 4=8 口诀:二四得八 5辆车呢。 板书: 5 2=10 2 5=10 口诀:二五一十 (三)自编口诀。 方法: 以组为单位编下面的口诀。 在组内说出口诀,并说出使用什么方法编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