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酒 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 登高 》 结论: 酒是 “ 愁 ” 的象征 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声凄惨 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回。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 《归雁》杜甫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
剑手。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后叠又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 结合这段评价,讨论 《 声声慢 》中叠字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并联系你所学过的古代诗文,说说叠字的修辞作用。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 入手 引发 体现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眼前景 肃杀 凄清 愁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感情基调
然,这里的“凉”不只是 肌肤所感之 凉 意,更是 心 灵 所感之 凄凉。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 重阳佳节 孤眠独寝 、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是 菊圃 的代称,语出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
愁愁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愁愁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间: 借 “ 永昼 ”“ 半夜 ”“ 黄昏 ” 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愁愁时令: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间: 借 “ 永昼 ”“ 半夜 ”“ 黄昏 ” 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景物: “ 薄雾 ”“ 浓云 ”“
场景画面取一个诗意的小标题吗。 红藕秋寒图 独上兰舟图 月满西楼图 落花流水图 院中清影图 请选取任意一个场景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 , 将画面用 100字左右的语言呈现出来。 在红藕凋残明月肆意西楼之时 , 我们有幸邂逅了这样一位结满愁怨与思念的李清照。 她借着落花流水 ,
/相思,两处 /闲愁。 此情 /无计 /可 /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 /心头。 词中中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什么样意境。 意象 • 荷花 • 玉簟 • 兰舟 • 锦书 • 雁字 • 月光 • 西楼
凄惨 淡酒晚风 伤心旧雁 憔悴黄花 梧桐细雨 愁 以赋写诗 层层铺叙 生愁 助愁 牵愁 触处成愁 叠词成韵声声如诉 写景铺叙触处成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
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
2、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临江仙梅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等诗:乌江(又名夏日绝句 )等文:金石录序等作品风格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二、文本知识1. 醉花荫创作背景醉花阴写于前期。 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
一大家 .早期作品 ,韵调优美 ,多写闺中生活和离别相思 .南渡后,深厚的故土之思 , 凄苦的身世之感 ,一并抒发在她的作品里 ,风格突变 ,社会意义也大了 . 二比 哪一组用词表达效果更好 ? 绿 肥 红 瘦 绿 ( ) 红 ( ) 浓 暗 厚 淡 稀 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