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过展开了讨论。 他们对拿破仑所作的下列评价 4 正确的 是( ) ① 颁布法典,强化了国家机构 ② 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 ③ 从未打过败仗,是卓越的军事家 ④ 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 6 大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系最终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这“巨大的一跃”发生的背景是 A.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第 Ⅱ卷(非选择题,共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5 14 分,共
发生在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 “ 大跃进 ” 运动期间 C.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D. 杂交水稻推广后 2下列属于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的历史事件的是 A. 中日建交 B. 尼克松访华 C. 中美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石油输出国组织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世界贸易组织 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形成一台三院体制。 三院各有分工,互相文叉,互相配合,组成了一个严密的脱离了国家行政机构 的独立的监 察系统.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 明朝地方下设 13 道监察御史,他们直接 受命于皇帝,代表皇帝巡按州县,考察吏治。 明太祖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 清则无私, 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 .清政府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法德两个国家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近现代史上,两国关系却错综复杂,并对欧洲产生很大影响。 —— 摘自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 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 : 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外 交 问 题 上 发 出 更 响 亮 的 声 音 ”。 对 这 段 材 料 的 解 读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 →美苏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B.“ 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 →中国开始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C.“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D.“在重大外交问题上更响亮的声音” →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
二是合理使用教材中的观点, 三是注意看一看新课标教材。 五、夯实基础,强化专题。 (一 )基础和主干是考查的重点,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 ① 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朝,重点注意这一时期政治 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上从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 济过渡,思想上的多元性。 ② 西汉、唐宋、明清的民族关系与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与开发。 ③ 汉唐与明清的对外关系 (贸易与交往 ),由汉唐的多 元开放到明清锁国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五、兼顾现实人文关怀,对现实热点历史性考查 如: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之一,它不仅对中国的历史、而且对东亚、东南亚的历史都有着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亚洲四小龙”现象出现后,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今年高考试题的第 40题,以历史上儒学的发展与创新为线索,要求学生梳理从汉代至晚清儒学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思想特色
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选择题的命制 题干:直接提问式、不完整的问题陈述式 题干是一个有意义的句子、肯定句为主 题干设问指向明确 题干材料是有效信息 题干大都是肯定句 选项同质性(内容、语法、长度) 题干与选项语法保持一致(内容与表述的逻辑一致) 选择题的命制 材料: 主题鲜明、选材精当 出处权威、改编科学
位 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二五”计划 曲线图 边边角角,看拐点 柱状图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2020江苏历史卷, 11) ( 2020年全国大纲卷 17)图 5所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