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解说 ]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注释 ] 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
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 《 王右丞集 》 自读诗句找出文中讲了哪些地点。 说一说 它们之间的联系。 渭城 安西 阳关 安西 阳关 渭城 从渭城到安西有 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 1.元二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我能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猜想理解字词。 黄鹤楼: 之: 故人: 使: 烟花: 浥: 更尽: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大雪又把 春天接回来了,悬崖上已经结下百丈坚冰, 仍然有梅花盛开,花枝俏丽。 俏 迎着风雪 傲然开放 不畏困难 积极乐观 远离驿站那残破的断桥边,梅花寂 寞 地开放,无人观赏。 黄昏已令她忧愁 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骤雨。 愁 低沉忧郁 美丽寂寞 孤芳自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 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凄切。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凄切”的声音再一次深情地吟诵一遍这首诗。 假如 /我 /是一只 鸟 , 我 /也应该 /用 嘶哑 的喉咙 /歌唱: 这 /被暴风雨 /所 打击 的 /土地 , 这 /永远汹涌 着 /我们的 悲愤 的 /河流 , 这 /无止息 地 /吹刮着的 /激怒 的 /风 ,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 的 /黎明 …… ——然后 /我 /死 了,
第一次学 初读古诗 ( 1)自由通读一遍,把诗的字音读正确。 ( 2)同桌对读,纠正字音,再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 3)自己书写本诗中要求书写的写的生字。 ( 4)小组交流搜集有关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
也傍 /桑阴 /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一) 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 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庄儿女 —— 耘田 织布 童孙 —— 学种瓜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 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村 庄 儿 女 各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紫烟: 在太阳的照射下。 庐山的香炉峰。 紫色的云雾。 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 飞流: 飞快的往下泻。 望庐山瀑布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疑是: 以为是
愁 低沉忧郁 美丽寂寞 孤芳自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 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俏丽的梅花不与桃李争春,只是把春天 的消息向人报告。 等到山花灿烂开满山 野,那梅花早已隐在花丛中露出微笑。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也不理睬 百花的嫉妒。 凋零的花瓣落在地上, 被车轮碾碎,却仍旧散发缕缕清香。 藐视困难、乐观地笑 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