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
g 思 考 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 请概括出来。 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时间 : 1949年 4月 20日夜起至 4月 22日 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把握新闻结构 标题 ——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 —— 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 ——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背景 ——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 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第一封: 第二封: 消沉苦闷之时。 欣喜成功之时。 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封: 第二封: 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第一封: 第二封: 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 鼓励。 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第二课时
“坚强” 一 词如何理解 ?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用 “ 坚强 ” 一词再来概括两封信的内容。 当遇到挫折时要坚强面对;当 迎来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 脑,要坚强;当一名艺术家,要不 怕孤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 坚强的最高境界。 面对儿子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他提出了哪些忠告 ?
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 具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 、父 、你的朋友 等。 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 又附 ” ,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傅雷家书两则 速读
yōng y y232。 ru236。 z225。 o q236。 ku242。 t236。 s236。 xī j236。 n 给红色字正音 快速阅读竞赛: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 从哪里可以 看 出来。 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 什么。 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
让人感觉清凉,到正午感觉很热。 9.《两小儿辩日》 一文给 了 我们 哪些启迪。 (至少写出两条)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第 三 部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则 否则 昨 昨天 昨日 纱 纱裙 纱布 羡 羡慕 令人称羡 慕 慕名而来 爱慕 粉 面粉 粉红 料 材料 照料 套 手套 套装 份 一份 有份 妹 姐妹 兄妹 贵 贵重 宝贵 寄 邮寄 寄信 费 费用 费劲
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 中,一望而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 俄 而 雪 骤 , 公 欣 然 曰 :“ ________________。 ” 兄 子 胡 儿 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
20日夜 21日下午 5点 21日下午至 22日下午。 渡江部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内容上: 第二层与第一层 第三层与第二层 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事情的起因):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 人民解放军于 23日全体渡过长江。 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教学内容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