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
文献题名 [A ](或编者,文集名[C])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终止页码 示例: [18]江举谦 . 中国传统士道与从政观念 [A]( 刘小枫 . 中国文化的特质[C])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0: 251263 [19]刘小枫 . 中国文化的特质 [C]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 251263 ▲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
23 图 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 界面 b)、根据要检索的内容选择专辑:在要选定的专辑左面的小方块里用鼠标单击选中 ,默认为全选。 c)、在输入框中输入检索词检索:在 主题 框里通过向下箭头按钮可以选择多种检索途径,有:篇名、作者、关键词、中文刊名、出版机构等。 在检索框里输入需要的检索词,选词要尽量精确。 还可以应用组合检索,既在第二个输入框中再输入一个检索词,用以跟前面的检索词组合
个问题,不过,在“伤感而庄重”的开庭审判场面中,“沉着镇定”的杰克逊交替使用了伊丽莎白、斯宾塞以及格拉德斯通风格的演讲术,将这种内心的焦虑打发得无影无踪:“法官先生们,我们荣幸地进行历史上第一次对破坏世界和平罪行的审判,为此肩负这重则大任。 我们要谴责和惩罚的罪行是经过如此精心的策划,是如此的恶毒,是具有如此的毁灭性,以至文明对之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如果这些罪行在今后重兴,文明将不复存在。
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 实现其要求是一切利益的天然本性和基本规定,否则,利益就不 成其为利益。 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源于利益主体需要的主体满足。 任何需要主体的任何需要,从其产生那一刻起,就带有主体满足的动力基因和目标指向。 在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中,人的需要转变为利益,需要满足的主体性就转变成了利益实现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任何利益都是具有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 ,则是 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 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 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 利益以人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对于人们所处的外部状况的反映,它是以人们的主观意识和心理的形式存在的,它具体表现为人们在特定生产力水平基础和社会关系中特有的兴趣、愿望
执行单位之间存在多级管理层次,信息传输路线长,经过环节过多,因此信息的交流困难,下情难以上达。 ( 4) 助长组织中的官僚主义 : 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势必需要制定许多繁琐的办事程序和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权力的实现,而这极易主张官僚主义作风,是得组织机关化,办事公式化,使组织显得毫无活力和生 气。 2分权化的潜在 优 点 ( 1)分权有利于组织决策的合理化。 分权曾强了决策的灵活性
规则,不能给官员过大的裁量权,而且必须有机制保证官员在规则的范围内活动。 对于当事人来说,程序规则的存在是他们预见后 面的过程与未来结果的一个依据,也是规划下一步行动的指针。 ( 2)透明。 一切肮脏的事都是在阴暗的角落里完成的。 辩明是非,追求正义的法律过程必须是透明的。 秘密审判在当代已成为反人道的法律程序,黑厢操作越来越多地被现代行政国的行政程序法所抨击和克服。 ( 3)中立。
: 2451712097 电话: 159 9886 6706 简析 1718世纪西方政治学的特征 为什么政治改革必须具备稳定的社会环境 简要分析政治心理的作用 简述政治权利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 简述强化公民民主意识的途径 三 论述 2*20 试述政治权力的形成及其本质 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观点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 四 理论联系实际题 2*20 结合实际,阐述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