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
2、的配给制度(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采取_手段,按_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_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_。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随着条件的改变,这一政策的实施使_出现裂痕,带来了 1921 年春的危机。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以_代替_。 这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 (2)以_代替贸易国有化和_。
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 …… 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 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 列宁 《 四月提纲 》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起义队伍向 冬宫 发起冲锋 阿芙乐尔号 一声炮响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开始 1917年 11月 7日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 ——
细读课本,完成表格填空。 通过比较来把握两种政策的特点。 ,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 ) 2. 1917年 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 ) A. 沙皇专制政府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工兵代表苏维埃 D. 人民委员会 3. 俄国二月革命后,掌握了国家主要权力的是( ) A.
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 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经济基础 政治统治 阶级基础 其他 三、巩固新生政权 背景: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形势:内忧 —— 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外患 —— 英法美日的武装干涉。 措施: ( 1)外交上: ( 2)军事上: (
客观实践或条件。 • 方法: 一分为二,全面的、历史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 态度: 科学、公正,实事求是。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 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管理过死,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 政治上 , 权力过度集中 , 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 • 文化上 , 思想文化单一 、 个人崇拜 , 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功绩 弊端 基本上符合当时苏联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