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
2、不正确的是 ( )A线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vAv B=期关系是 B=心力大小的关系是 BF 道半径和周期的关系是 = =23于功率公式 P=W/t 和 P=说法正确的是( )A由 P=W/t 知,只要知道 W 和 t 就可求出任意时刻的功率B由 P=能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C从 P=汽车的功率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从 P=当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4如图所示,小物体 A 沿高为 h
2、致,当用 1 条、2 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便可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 W、2W、3W3. 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与小车相连足够长的且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一条纸带上的间距明显不均匀,右端间距小,左端间距大,下面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2、上几种情况下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一样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没做功,则物体就没有能量 B动摩擦力只能做负功 C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增加 D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5 如图,桌面离地高为 h,质量为 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 H 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为零势能的参考平面,则小球在图示位置处的重力势能是 ( )A B C+h) D如图,质量为 M
2、服支持力做了功C重力对球做了功 D球克服阻力做了功6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若物体受一水平力 F 作用通过位移为 s 时,它的动能为 静止物体受一水平力 2F 作用通过相同位移时,它的动能为 ( )AE 2E 1 BE 22 E 22 E 22E 17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至离地高度 h 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 2 倍
2、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上的轻弹簧上,如图。 在 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 B 点时物体的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 A 点下降到 B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减小B物体从 B 上升到 A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C物体在 B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物体从 A 下降到 B 以及由 B 上升到 A 的过程中,动能都是先增大,后减小5质量为 m 的物体
2、的物体,在水平力 F 作用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一定对物体做负功B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C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D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5一质量为 m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 a 匀加速提升 h,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在弹出过程中,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将小球从与悬点 O 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 A 点无初速度释放,让它自由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 点摆向最低点 B 的过程中A重力做正功,弹力不做功 ( )B重力做正功,弹力做正功C若用与弹簧原长相等的细绳代替弹簧后,重力做正功,弹力不做功D若用与弹簧原长相等的细绳代替弹簧后
2、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1,后来变为R 2,R 2 以v 1,v 2表示卫星在两个轨道上的速度大小,T l、T 2表示卫星在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 ( )Av 1v 2,T lT 2 Bv 2v 1,T lT 2 Cv 1v 2,T 2T l Dv 1v 2,T lT 24 两颗人造卫星A 和2,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31,某时刻它们恰好与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两颗卫星的(
2、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3我国于 2013 年 6 月 11 日 17 时 38 分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并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如图所示,开始对接前, “天宫一号”在高轨道, “神舟十号”飞船在低轨道,各自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 地球半径为 R), “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约为 90 分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则该星球的质量将是地球质量的(忽略其自转影响)()A. B4 倍 C16 倍 D64 倍143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 200 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 127 分钟已知引力常量 G0 11 Nm2/03 )A0 10B0 130 19D0 22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 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