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胶病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6 月,以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近两年来,笔者在潮阳、澄海、饶平等地橄榄果园进行了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衰弱橄榄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流胶病,造成大树衰退枯死,给当地农业经济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正是流胶病发生季节,流胶病在橄榄栽培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导致树势衰弱,果品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影响三棱橄榄生产的发展。 现将橄榄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2、等均可引起流胶。 (2)根部病害如根癌病、根结线虫病以及银叶病、病毒病,使树体生长衰弱,降低抗性,也易发生流胶。 (3)枝干、果实被害虫如红颈天牛、吉丁虫、大青叶蝉、蚱蝉等蛀食,引起主干、主枝、小枝流胶,桃蛀螟、椿象、蜗牛蛀食引起果实流胶等。 (4)机械损伤、剪锯口、雹害、冻害、日灼以及重修剪也能引起流胶。 (5)不良环境条件,如排水不良、灌溉不适当、土壤黏重、土壤盐碱化或酸化、土壤缺镁
2、严重。 3、管理较为粗放,致使树体伤口增多,树势下降,是流胶病发生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 流胶病的防治措施;1、建园时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系统健全流畅的向阳缓坡地为好。 平地应高垄深沟栽植。 避免桃园连作。 苗木应选良种壮苗,接穗为适应本地的优良品种,砧木必须为毛桃。 2、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清沟理墒,健全排灌系统,尤其是梅雨季节注意排水,做到雨停地干
2、潜伏侵染特性,树龄较大的树发病多而且重,树龄小的树发病少而轻;弱树发病重,强壮树发病轻;大小年严重时发病重。 发病原因:生理性流胶病。 冬春修剪时,剪锯口过多或果农在棚内施肥,深翻土壤等机械操作时,造成树体伤口流胶。 树体遭受冻害、日灼、涝害、旱害等。 天牛、吉丁虫或食心虫等蛀干、蛀果害虫造成的伤口引起流胶。 棚内温湿度大、土壤板结、施肥不当或树体结果过多,导致树势衰弱,引起流胶病。
2、也能引起流胶。 2症状及发病部位。 此病多发生于枝干,主干和主枝树杈处更易发生。 初期病部略膨胀,逐渐溢出柔软、半透明的胶质,雨后加重,胶质逐渐成冻胶状,几乎透明,失水后呈黄褐色,干燥时变黑褐色,表面凝固。 严重时树皮开裂,其内充满胶质,皮层坏死,生长衰弱,叶色变黄,树势减弱。 此病在辽南地区,每年 56 月和 89 月为两次发病高峰期。 二、加强果园管理1合理建园,改良土壤。
2、壤土扩坑改土,酸性较重的土壤应增施石灰以改善土壤 ;追肥时增加钙素、锌素和稀土肥的用量;雨季及时排水防涝;早春回暖后,及时整理树盘,扒平为防寒而垒的高培土,确保嫁接口外露。 注意防治爆皮虫、吉丁虫和天牛为害。 2 做好冬季修剪和树干涂白工作常绿果树冬季修剪宜早不宜迟,应在大寒前进行。 主要剪除病虫枝,刮除粗糙树皮和流胶,将枯枝、落果和果园杂草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而后用
2、理障碍,也能引起流胶。 状及发病部位此病多发生于主干和主枝处。 初发期感病部位略膨胀,逐渐溢出柔软、半透明的胶质,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胶质逐渐呈“果冻”状,几乎透明,失水后呈黄褐色,干燥时变黑褐色,表面凝固。 严重时树皮开裂,其内充满胶质,皮层坏死,营养供给受到影响,导致生长衰弱,叶色变黄。 此病在北方每年 6 月8 月为发病高峰期。 园管理根据樱桃生长的适宜条件,选择砂质壤土和壤土栽培。
2、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致树势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 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 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时龟裂,不能生长发育,无食用价值。 二、病因关于桃树发生流胶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下列原因均可促使桃树发生流胶:1、由于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 如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等,这些病害或寄生枝干,或危及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