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学们多读,去感受文中优美的艺术形象。 六、 板书设计:(略) 《雨霖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 《雨霖铃》是情真意挚的美文,且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领略其情感之美上。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美,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词人,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 这就要让学生多朗读,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充分感知文本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在此基 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2、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苏轼 《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之,欣然有慕于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遂起 投鞭渡江之志。 ”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 东南 ” ,就 方向 言; “ 江吴 ” ,就 地点 言。 空间浩瀚、面积广大 , “ 自古 ” 突出了杭州 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烟柳画桥
放 和 婉约 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柳三变、柳屯田、柳七郎、 “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 奉旨填词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 润笔费 ” “ 吊柳会 ” (一)了解柳永
一番洗清秋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二 ﹑ 《 八声甘州 》 分析
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 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 第一个专力写词 的作家,也是 婉约派词人 的代表。 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 羁旅行役之苦 ,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 大量制作慢词 ,对我国 词体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 有 《 乐章集 》。 题解 《 八声甘州
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去当官。 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 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
是一种和乐可唱 、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初起时称 “ 曲子 ”“ 杂曲子 ”“ 曲子词 ” , 后来也称作 “ 乐府 ” (如《 东坡乐府 》 )、 “ 长短句 ” (如 《 稼轩长短句 》 )或 “ 诗余 ” (如 《 草堂诗余 》 )等。 它的特点是 “ 词有定格 , 句有定数 , 字有定声 ”。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 , 叫 “ 词牌 ” , 如 “ 沁园春 ” 就是词牌。
然景观上,有著名的钱塘江潮,有秀美的西湖风物;市井风貌上,有稠密的户口,有豪奢的陈设;百姓人家上,处处繁花、时时羌管,人们安居乐业。 地方治理上,仪仗威风,箫鼓升平,可称与民同乐。 词人通过对杭州都市繁华与山川秀美的描绘,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喜与艳羡的情怀,中间或有谒见达官的奉承的意味。 宋人谢处厚评柳永 《 望海潮 》 :“ 谁把杭州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草木无情物
11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 (长调 )的词人。 他的 《 乐章集 》 中有一半属于长调。 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 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 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发展和丰富。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 擅长于铺叙 ,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 (李之仪 《 姑溪词跋 》 )《 望海潮 》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