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能 ” 表达对刘禹锡长期遭贬谪的同情,刘禹锡写这首诗答谢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找出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体会一下他们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凄凉地,弃置身,空吟,烂柯人,沉舟
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 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
无案牍( d)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组讨论: 查找资料,逐字逐句翻译全文。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揣摩文章主题,看看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文章题目为 “ 陋室铭 ” ,文中又说“ 何陋之有 ” ,这些矛盾吗。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xīn)。
拟人 —— 描环境 四、作者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他的朋友,这样有什么效果。 对偶 衬托 —— 夸朋友 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句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你能分辩吗。 虚实 正反 —— 话生活 六、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亮、子云亭。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类比 隐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