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
进入 “ 电气时代 ”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和生活方式。 2)对政治的影响: 阶段,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言人。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新的高潮。 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和尖锐化,导致了战争爆发。 作业: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间 开始部门 标志 社会结构 生产组织 经济思想
)文艺复兴(或新航路的开辟等)( 1分)( 2)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答出一例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1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蒸汽机 ——瓦特;火车机车 ——史蒂芬孙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碳丝灯泡(或电灯) ——爱迪生;内燃机(或汽车) ——卡尔 •本茨;飞机 ——莱特兄弟等。
瑞典 炸药 发明家 托马斯 •爱迪生 ( 18471931) 1885年卡尔 •本茨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 1908年,亨利 •福特开办的制造福特 T型汽车的流水线 奥维尔 •莱特 维尔伯 •莱特 1903年 12月 17日莱特兄弟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 ( 18741937)制造了第一个无线电系统。 1901年,他成功地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垄断与竞争之间,既具有某些竞争的特点,又具有某些垄断特征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差别的存在,所谓产品差别就是同类产品由买方的偏好而形成的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态。 从而造成买者偏爱某一种产品,而冷落另一种同类产品。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如何扩大产品差别、维护产品差别,是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3. 论垄断条件下竞 争的基本形式。 答:
的方式对私人垄断企业进行兼 幵 、 控制和改造。 原因: 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 , 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形成途径: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不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丌足 发生了矛盾; 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 , 遇到了私人垄断资本 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 生产力社会化高度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
从 1993 年开始,中集先后将大连 集装箱厂、南通集装箱厂、新会集装箱厂、天津北洋集装箱厂、上海远东集装箱厂、青岛现代集装箱厂等 10 多个企业收归麾下。 1993年 2月,中集收购大连货柜工业有限公司(台资) 51%的股权。 1994 年 7月,中集全资子公司中集香港在江苏南通收购了顺达集装箱公司(港资)72%的股权。 1995 年 12月,中集集团取得广东新会大利集装箱厂 80%的股权
),在考虑到它的竞争者的情况下,各厂商独立做它所能做的最好的。 • 厂商 1的需求 :Q1=122P1+P2 • 厂商 2的需求 :Q2=122P2+P1 • 假设两厂商并不串通(竞争),但厂商 1定的是 6美元的串通价格,希望厂商 2也会这样做。 如果厂商 2确实这样做了,它将赚到 16美元利润。 • 如果厂商 2定价 4美元,厂商 2利润 :π 2=P2 Q220=4 (122
格制:由该部门最大的垄断企业先制定出能保证垄断利润的垄断价格,其他企业随之。 目标价格制:成本 +预定投资利润率 完全成定价制:按销售额指标分摊成本 +目标利润。 生命周期定价制:按产品出生、全盛和衰老三个不同阶段的市场情况定出不同的高价或低价,达到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 “部分质变 ” 列宁将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PM q LMC LAC Q O P P q A Q O P MC=AC 行业需求曲线 QC QM PM 从图中可看出,在垄断条件下, 收入进行了重新分配 ,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移到了垄断厂商手中 (ACDPM)。 同时,造成了 福利的净损失 (ABC),为图中的三角部分。 在消费者的总损失 ABQCQM中, CBQCQM为该行业的资源节约。 为了比较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上的差别
30Q1 Q12 Q2Q1 • 代入厂商 2反应函数, TR1 = 30Q1 Q12 Q1 ( 15 Q1/2) = 15Q1 Q12/2 • MR1 = 15 Q1。 依据 MR1 = MC1 = 0, Q1 = 15。 • 代入厂商 2的反应函数, Q2 = 15 Q1/2 = 15 15 /2 =。 • 厂商 1产出为厂商 2的两倍,得到两倍利润,即得到了先行者优势带来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