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且格。 ( 《 礼记 礼运 》 ) ,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 《 论语 子路 》 ) 译文: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 孔子说
序,不可僭( ji224。 n)越。 要义: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自:从 出:发出,发布 盖:大概,大约 执:执掌 命:政令 庶:平民 要义:主张政治有道。 正:纠正 名:名分 待:等待 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 阙:缺,空缺 中:适当 苟:马虎 已:罢了 要义: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君 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 臣 臣:按臣子的要求去做。 父 父
后,孔子赞美:“使乎,使乎。 ”集解陈曰:“ 再言使乎者,善之也,言使得其人。 ”使,是派遣之意。 蘧伯玉派得能称其职的人。 是谓“得其人。 ” • 淮南子原道篇:“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庄子则阳篇也有类似的记述。 可见蘧伯玉确是时常 欲寡其过 ,使者的话恰如其分。 使者言愈卑,而其主之贤愈益彰。 • 所以孔子加以赞美。 715冉有曰: “ 夫子为( 1)卫君( 2)乎。 ” 子贡曰
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 天下己任 《泰伯》 • 诗圣 杜甫 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范仲淹 ,他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 “ 居庙堂之高 ”还是 “ 处江湖之远 ” ,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 孔夫子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相反
2、服而不能来 动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 句中义 今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民免而无耻 没有羞耻心 不要脸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之)为 认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动武 有事情 既来之,则安之 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下心来 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 类型 句子 类型为政以德 状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状后道之以政 状后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 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老者安之,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 [05仁者爱人 ] 1子曰:“志士仁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5 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 极目无氛垢 [注 ]。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 倾家事南 亩。 [注 ]氛垢:尘埃。 (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 2 分) 答:
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 5 分) 第二部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 子曰 :“由
文义 “学而”章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副词,相当于“以时”,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引申为实习、演习。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吾日”章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九”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温故”章 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从前的。 三、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士不”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
为不知, 是 知 也。 ” 教导 同“汝”,你 代词,指教诲的,内容 语气助词“吧” 是 这 通“智”,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 子曰:“见贤 思 齐 焉,见不贤而 内 自省 也。 ” 贤人 想 相同 内心 自我反省 子曰: “三人行, 必 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从 之 , 其 不善者而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