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
2、施: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地,并于萝卜“破肚”后均衡施肥浇水,避免干湿不均,主根充分长大后及时收获。 黑心、黑皮:萝卜黑心、黑皮主要有两个原因:黑腐病。 萝卜肉质根受害后外部症状不明显,切开后可见内部组织干腐,髓部多为黑色、空洞状。 土层板结,施用了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造成萝卜根际缺氧,导致黑心、黑皮。 预防措施:适期播种,不连作,避免在低洼地种植
2、胞内的养分向四周输送,发生空心。 气炎热或施用氮肥过多而磷钾肥不足时,肉质根易产生苦味。 凡天气炎热、干旱或有机肥不足时,都易使萝卜味苦。 般入土较浅的品种不易发生畸形根;含水较少、肉质致密的品种不易发生裂根;白皮或白绿皮品种辣味和苦味较轻。 择土层深厚的地块,并深耕细耙。 腐熟的人畜粪肥 1500克作基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萝卜从“露肩”或“露白”时,要追施以草木灰为主的含钾多的有机肥
2、两耕两耙”。 翻耕工作宜在1 月份完成。 第一次翻耕要深,将较大的土团破坏;第 2 次翻耕时,结合施基肥进行,每亩施腐熟人粪尿 2000 公斤、三元复合肥 50 公斤,充分整细整平,最好采用垄畦栽培,每穴播种 23 粒种。 田间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给予较高温度,白天 2025,夜间 1013。 所以播种时可采用地膜覆盖来增温。 出苗后即可揭去覆盖,但温度应在 810以上
2、三沟高标准配套,防止田间渍水。 田间管理。 一般播种后 45 天就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分期分批破膜引苗;第 10 天左右及时查苗补苗;23 片真叶时间苗;“大破肚”时定苗。 播后 20 天左右,萝卜开始破白,此时应用泥块压住薄膜破口处,防止薄膜被顶起。 春萝卜生长适温为 12以上,温度过低易通过低温春化。 生长前期以保温为主,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促进莲坐叶生长,遇到强冷空气需加盖防寒物。
2、“两耕两耙”。 第一次翻耕要深,将较大的土团破坏;第二次翻耕时,结合施基肥进行,每亩施腐熟人粪尿2000 公斤、三元复合肥 50 公斤,充分整细整平,最好采用垄畦栽培,每穴播种 23 粒种。 四田间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给予较高温度,白天 2025,夜间1013。 所以播种时可用地膜覆盖来增温。 出苗后即可揭去覆盖,但温度应在 810以上,否则低温时间较长时引起抽薹。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
2、生长期 65 天左右。 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二、栽培要点: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每 667饼肥 100合肥 25深沟窄畦,畦面净宽 70沟宽 30前在畦面喷施氟乐灵等除草剂,然后用锄背打穴,每畦播 2 行,穴距 20右,内先灌底水再播种,每穴播 57 粒种子,后盖腐熟的垃圾土。 种子播完后,在畦面覆盖地膜。 出苗后及时将苗上的地膜破洞。 第 2 片真叶展开时
2、4%杀毒矾 5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软腐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根、叶及叶柄。 根部染病,常始于根尖,初呈褐色水浸状软腐,后逐渐向上蔓延,使心部软腐溃烂。 叶及叶柄染病,也呈水浸状软腐。 遇干旱后该病停止扩展,根尖簇生新叶。 病部、健部界线明显。 常有褐色汁液渗出,致使整个萝卜变褐软腐。 发病规律: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由伤口侵入发病
2、密度为每亩 800 株,大型品种的定植密度可适当稀一些。 2、浇水。 叶片生长盛期一般地不干不浇水,地发白才浇水。 进入定橛期后,应供应足够的水分,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 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 3、施肥。 在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硫酸铵 1015 千克;莲座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三元复合肥 1015 千克。 肉质根生长盛期应追施三元复合肥,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肉质根生长。 另外
2、,造成侧根生长。 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萝卜根部拥挤,使主根弯曲,导致侧根生长过旺而形成。 在锄草等农事活动中,损伤了主根生长点而导致根部分叉。 对策: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士栽培萝卜,并注意精耕细作;选优质腐熟的土杂肥作基肥施入;播种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 高温干旱、前湿后干的环境条件下,或播种过早而收获迟的地块中易于出现糠心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萝卜生长前期水分供应充足,主根正常生长
2、重,播种过晚,产量下降,因此要适时播种。 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 播种时充分浇水,土壤含水量以 80%为宜,覆土 米。 每 667 平方米播种量 500,大萝卜点播用量少,约 400。 播后有暴雨时常形成土壤板结,应及时松土破壳。 三、间苗定苗 萝卜苗出土后,子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穴播的更需早间,每穴留 3苗。 长到 2真叶时第二次间苗,4真叶时第三次间苗,选留壮苗。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