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
2、。 大中型萝卜品种点播,每亩用量 斤左右;小型品种撒播或条播,每亩用种 公斤。 点播时每穴播 34 粒,以防缺苗,撒播时要均匀撒开,播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一周左右可出苗。 为防止抽薹,播种时稍深埋,尽量使株间苗齐均匀。 4合理密植。 根据播种期及收获期选择品种及间距。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播种,9 月收获,选择叶少的品种,按 66 厘米24(或 22)厘米的行株距,每亩栽42004600
2、角形。 潮湿时叶背面出现白霉,严重时外叶枯死。 药剂防治为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力克 6001000 倍液等进行叶面喷施。 2、黑腐病:成株发病时病斑多从叶缘向内发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枯斑,田间湿度大时病部位产生黄褐色菌脓或油浸状湿腐。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时拔除病株,进行深埋或烧毁,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
2、的原则,注重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搭配,科学施肥。 基肥充足且生长期较短的品种,可以少追肥:大型品种生长期长,追肥可少施勤追,追肥分别在幼苗期、叶生长期和肉根膨大期,每亩用尿素 1015 千克、过磷酸钙 35 千克、硫酸钾 1520 千克即可。 五是合理浇水。 控制土壤的湿度,防止过干过湿,采用“天旱浇透,阴天浇匀”的方法,保持土壤湿度为 70%80%。 生长中后期需水量大,应充分供水
2、白色,圆形至不定形。 发病规律病菌在南方可在田间辗转为害、传播蔓延,无需越冬。 在北方,主要在病残株、种株、未腐解的病残体及害虫体内越冬。 因其寄主广,故田间菌源多。 经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从菜根伤口侵入。 而且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从根部侵入,引起生育期间适宜时发病,及至贮藏期仍可扩展为害。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 25温度,90%以上的相对湿度,利于病害侵染发生。 雨水过多
2、件。 萝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不过仍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砂壤土为好。 萝卜在适宜的土壤中生长,肉质根会更肥大,而且形状端正、外皮光滑、品质良好。 土壤黏重、板结,通气性、排水性差的土壤以及有机肥施入不当时,容易使萝卜的肉质根畸形、弯曲或分杈。 对有机质缺乏的土壤,应施有机肥以进行改良。 萝卜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土壤酸碱度以 宜,在 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
2、5560,稀释终点 20003000 倍,体外存活期 14 天。 发病规律病毒主要在窖藏种菜上越冬,也可在越冬的宿根菠菜等杂草寄主上越冬。 总之,病毒可由汁液摩擦、蚜虫介体传播。 春季蚜虫将病毒传到春油菜、水萝卜、小白菜等寄主上,经夏甘蓝、花椰菜等再传到秋季萝卜上,辗转为害。 田间传播主要由蚜虫(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等)为主,作为非持久性传毒,传毒快,效率高,经 510 天左右即可引致发病。
2、品种的定植密度可适当稀一些。 片生长盛期一般地不干不浇水,地发白才浇水。 进入定橛期后,应供应足够的水分,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 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 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硫酸铵 1015 千克;莲座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三元复合肥 1015 千克。 肉质根生长盛期应追施三元复合肥,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肉质根生长。 另外,在肉质根膨大期还应叶面喷 硼砂溶液,以促进其生长。 五
2、部分生长期短、生长迅速、肉质松的品种,常因土温高,缺水,呼吸作用强,或收获晚,贮藏中高温干燥而发生糠心。 土壤缺钾,肉质根积累养分不足或者某些品种先期抽薹,也易引起糠心。 5辣味。 除品种遗传性外,气候炎热、干旱、有机肥不足时,产生芥辣油则较多,造成辣味重。 6苦味。 萝卜的苦味是因为根中产生了一种含氮的碱性有机物苦瓜素。 天气炎热,或氮肥过多、磷肥不足,或单纯施用较多氮素化肥时
2、公斤耕入土中。 整平做畦,做到土壤疏松,无坷垃,畦平整。 秋季萝卜一般采用起垄种植,垄高 1015 厘米左右,行距 3040 厘米,株距 1520 厘米。 、播种。 萝卜播种均为直播,播种时,在垄顶开一小沟,沟深 45 厘米,开沟后,顺沟浇一小水,待水渗后,将种子均匀撒于沟中,播后覆盖 厘米细土。 为保湿防雨,播后撒上一薄层碎麦秸,隔日或出苗前揭去碎麦秸。 三、田间管理、间苗。
2、快而整齐。 幼苗期: 要掌握少浇勤浇的原则,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60%为宜。 根部生长期: 肉质根迅速膨大, 应充分均匀地供水, 湿度在 75%左右。 六、科学施肥 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追肥主要是补足氮肥, 以人粪尿为主,辅以硫酸铵等无机肥, 每次追肥的浓度和数量除看植株的大小外, 还应根据秧苗缺肥情况而定。 人粪尿和硫酸铵等尽量在中期追施, 避免过晚, 造成肉质根裂根, 产生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