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2、为典型的短日照及喜凉品种,在日照时数逐渐增长的春季不能正常结薯,只适宜于在一季春播的马铃薯主产区种植,不宜作小春栽培品种,该品种安排在海拔 2300 米以上的地区种植,在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农家肥 1600 公斤、N、10 公斤、P、4050 公斤,K、15 公斤)保墒二次,亩产可达 3000 公斤以上。 三、主要栽培技术 1、精选种薯,保证纯度,切成双芽,摧芽播种。 2、种植密度
2、采用 25 毫克/千克赤霉素浸种 小时,捞出后随即埋入湿砂床中催芽。 砂床应设在阴凉通风处,铺湿砂 10 厘米,一层种薯一层砂,摆 34 层。 经1015 天,芽长到 2 厘米左右即可播种;或暂不播种,置于散光下绿化 2 天再播更好。 择 2 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或茄科作物的地块栽培。 要求土壤肥力中上等,中性或微酸性。 深耕细耙两次,亩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 3000 千克、复合肥 30 千克
2、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发病初期,叶片有黑色斑点,以后发展到茎部,严重时整株枯黄而死亡。 病菌侵染块茎时,薯块变软腐烂,发出臭味。 以上两种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是清理环田沟,清除田间渍水;二是避免偏施氮肥;三是对发病中心的植株要及时拔除,并用药剂防治,每隔 710 天喷药 1 次。 其中晚疫病用硫磺胶悬剂、瑞毒霉锰锌 800 倍、消菌灵 1000 倍、代森锌 1000 倍、露克星 500 倍
2、肥(氮、磷、钾各含 15%的)50 公斤撒施,不能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钾),以免影响品质。 整地做畦后用腐熟的农家肥如猪、羊、兔、鸡、鸭粪肥或人粪尿 30 担以上,穴要开深一些、大一些。 先用人粪尿点穴,再施入一把畜禽粪肥,盖上一层土避免种薯和肥料直接接触,影响出苗,余下肥料可在行间开沟施入后复土。 这样即可源源不断地供肥,以后不必再追肥。 播种密度每亩 6000 垦左右。 三、适时播种。
2、2)切成块后用浓度为5 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浸泡,过 10 分钟后捞出、晾干,以备播种。 (3)栽植密度:行距 60 厘米、株距 20 厘米,每穴单株,并于穴内施入拌有辛硫磷的三元复合肥做种肥,以预防地下害虫危害。 然后把栽植沟内浇满水,等水完全渗下后将切块栽种上,并覆 5 厘米厚的土,最后盖上地膜。 田间管理围绕土、肥、水进行重点管理,其中水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1)幼苗期管理:播后
2、色粒状菌核。 病因 半知菌亚门真菌。 在寄主上形成球形至不规则形黑色菌核。 分生孢子盘黑褐色聚生在菌核上,刚毛黑褐色硬,顶端较尖,有隔膜 个,聚生在分生孢子盘中央,大小4215446(m)。 分生孢子梗圆筒形,有时稍弯或有分枝,偶生隔膜,无色或浅褐色,大小 162735(m)。 分生孢子圆柱形,单胞无色,内含物颗粒状,大小 722(m)。 在培养基上生长适温 2532,最高 34,最低 67
2、6 月下旬定植,行距 80 667 平方米栽植 15000 株。 方施肥(1)上茬马铃薯,根据马铃的需肥特性,施肥采用 1 次底肥,一促到底的方法,每 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 35004000整地普施。 另外,每 667 平方米施撒可富 50酸钾复合肥 25在定植沟内。 马铃薯定植前扣 4m 小棚,出苗后中耕除草 1 次,然后覆地膜,秧薯周围盖土防绿薯,4 月上旬天暖后,逐步放风,先从两头
2、00 倍,或农抗“401”500 倍,77可湿性微粒粉剂 400500 倍,50琥胶肥酸铜可湿粉400 倍灌根,每株灌酸好的药液 ,隔 710 天 1 次,连灌 2。 (五)软腐病喷洒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 4000 倍,或 72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500 倍,25络氨铜水剂 300 倍,50琥胶肥酸钙可湿粉 500 倍。 (六)病毒病(1)防治蚜虫用 50吡虫啉可湿粉 1500 倍
2、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展。 防治方法是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施 25的甲霜灵 500800 倍液,也可灌蔸。 土壤湿度大或小雨天也可用 1:4 的甲霜灵与细干土或煤灰拌匀后施于根部。 (5)消灭中心病株,一旦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清除,并将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 即采用 25甲霜灵可湿性 500 倍液,或 80绿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
2、光照不足,热量不富,田间湿度过大,部分地区马铃薯在田间已轻度感染晚疫病,收获时块茎症状不明显,没有引起农户的足够重视,将染病薯直接入窖。 有做到轻拿、轻放、轻运,造成块茎大量损伤,入窖时未剔除伤损薯,一经入窖就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茎粘附大量泥土,入窖前未经晾晒通风就直接入窖。 度,加之马铃薯贮藏数量过大,使窖内小气候恶化,为晚疫病、干腐病发生创造条件,导致大量马铃薯腐烂。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