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2、收,故应选用经过处理后,薯芽 米以上的单个小整薯播种,薯芽朝上。 提倡浅开沟浅播种,培高垄,覆土 8 厘米以上。 一般每 667 50005500 穴,行株距 5025 厘米。 播后遮阴覆盖。 施足基肥一般每 667腐熟禽畜肥 1500 公斤左右,磷肥 3050 公斤,草木灰 150200 公斤或 45%硫酸钾复合肥 50 公斤或专用复合肥 50 公斤,开沟条施后覆土,注意种肥隔离。
2、,具 17 个隔膜,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手雷形或倒棒状,黄褐色,具纵横隔膜,隔膜处有缢缩,顶端细胞细长、喙状。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或在块茎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病菌经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植株组织。 在田间主要借气流和雨水传播,条件适宜时,仅经 2可显现病斑。 以后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多次进行重复侵染,扩展为害。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2、整齐,结薯集中,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数中等、浅。 亩产量 1500中薯二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 该品种极早熟,出苗后 50天即可收获,大中薯率在 90%以上,单株结薯 4茎园形,皮光滑,芽眼浅,浅黄皮肉,结薯集中。 我省未开展该品种审定,但义乌已有试种,有兴趣农户可少量引种栽培。 特别提醒:鉴于目前马铃薯种源来路复杂,建议农户要到正规的持证种子代销店或到市种子公司各门市部购买。
2、分有利。 气象部门预报近日我省仍将持续阴雨天气,8 月份降水将偏多,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蔓延。 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马铃薯晚疫病在大部分县(市、区)将达到偏重发生程度。 各地要搞好田间调查,宣传指导农民重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并积极组织,及时喷药预防。 防治建议:由于没有高抗晚疫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区,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只要使用得当
2、1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 2002 年完成选育的大薯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 该品种晚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15天左右。 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 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 生产试验、示范每亩产 克,比各地主栽品种增产 不仅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而且种植范围还扩大到宁夏、陕西、青海、新疆、河北、内蒙古
2、 个芽眼,待切口晾干后,将芽眼朝上穴播在畦垄的两边,呈耙齿行种植,株距 20 厘米,每亩种植马铃薯5000 穴,播后覆盖约 4 厘米后细土,墒情不好要带水,然后覆盖地膜,两边要压实。 3 月上、中旬陆续出苗,应及时破膜放苗,并盖严破苗口。 棉花选择抗虫棉、徐州 553、泗棉 3 号等,于 4 月下旬直播,或育苗,5 月上旬移栽,在 2行马铃薯之间栽种 1 行棉花,隔 2 行马铃薯种植 1
2、、15 公斤尿素、20 公斤硫酸钾随种薯施入播种沟内,然后栽种种薯。 种时按行距 50 厘米、株距 20 厘米开浅沟,每 667 平方米用种量 120 公斤左右,播种 7000 株。 栽后覆土厚 10 厘米,形成自然垄畦。 月初,种薯齐苗后要加强水肥管理,保证薯苗有充足的肥水。 秋播马铃薯苗期温度较高,注意防旱排涝。 遇旱及时浇水,保持田面湿润和垄沟不干,使薯苗早发快长,形成足够的光合面积
2、显减少,较对照降低 10。 采收的马铃薯外表浑圆光洁,大小均匀,破损率低。 选用良种。 选用东农 303 等早熟良种,长势强,块茎形成早,极早熟,生育期60 天左右(出苗到收获),抗性较强,耐涝性好。 精细整地。 利用晚稻收割以后的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先在稻田板面上每亩均匀撒施有机肥 25003000 公斤,配施尿素 斤,过磷酸钙 15 公斤。 按畦宽2 米(连沟做畦,沟宽 20 厘米,沟深
2、传染。 昆虫中以咀嚼式口器的蝗虫等可以传病。 菟丝子也可以传毒。 内生集毒菌的游动孢子可传播病毒。 实生种子传毒问题尚未明确定论。 病毒症状在 1620的相对低温下表现明显,而在 28以上时,症状表现轻微甚至隐症。 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速度因株系、感染时间、品种特性以及植株内是否存在其他病毒而定,同时与植株的生育期有关。 在株龄 5周的病株体内,病毒的运转速度比在3周株龄体内要慢得多。
2、每畦播 2 行,行株距为 40 厘米15 厘米,播后覆土 5 厘米,再覆盖地膜,用土压严。 出苗时及时破膜引苗。 齐苗 10 天后,亩追尿素 610 千克。 待苗高对厘米左右时进行高培土,变高畦为双垄。 当地下结有核桃大小的薯块时,应视墒情浇水,收获前 10 天停止浇水,并及时防治晚疫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 (二)甘蓝 选用早熟、耐热、抗病的品种。 马铃薯收获后,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