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
2、和大分蘖,而中、小分蘖还是青绿的,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的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中、小分蘖和蘖芽能够成穗。 因此,不要轻易毁掉冻害麦田改种其他作物。 补救措施如下: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 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 810公斤,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浇水施用。 轻微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
2、单产水平达到 500 公斤/亩后,群体结构已比较合理,个体发育也比较健壮,但植株个体的一些内部矛盾转化成为阻碍单产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光合产物的供求关系和源与库的相对平衡关系,特别是植株后期的早衰与源和库的关系,是在高产条件下小麦进行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 小麦属一次性结实植物,其衰老的显著特点是植株的衰老与籽粒的形成、灌浆及成熟的生长发育进程同步进行。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
1、着小麦品种的大量调运,麦田生物种群不断发生变化,尤其麦田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造成杂草群落演替较快,原来没有的或次要的杂草演变为主要杂草或顽固性杂草,原来容易防治的杂草演变为抗性杂草。 而且目前市场上麦田除草剂品种多而杂乱,致使除草剂效果不佳或产生药害,有的还危及到下茬作物和邻近作物。 另外还存在药剂除草时期选择不当,如用药偏晚或杂草长大后再用药的现象,从而使麦田除草越来越难,因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几年,麦田间作油菜技术在平阴县大面积推广,且效益逐年提高。 一般小麦每 667 平方米(1 亩)单产 300350 千克,兼收油菜子 50 千克。 实践证明,该种模式基本不影响小麦产量,可增收 1 季油菜。 根据麦田间作油菜的生育特点和生产经验,在油菜栽培管理上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播种质量。 秋种前施足基肥,造好底墒,深耕细耙,然后整成180200 厘米宽的畦
1、合全省小麦品种抗性、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 2008 年我省麦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总体偏重,预计各种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约 3 亿亩,所以应加强麦田病虫草害的防治。 麦田病虫草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杂草等。 返青到拔节期此期病虫草害主要有杂草、纹枯病、麦蜘蛛、金针虫等。 目前,豫中南部和豫东地区,麦田杂草普遍发生
1、麦越冬期间,正值低温干旱季节,常因越冬死苗而造成减产。 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仅自然因素而言,主要是低温冷冻和干旱失墒,或者是旱寒交加,“旱助寒威”而加重死苗。 1、冻害死苗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温度过低,受到超出麦苗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界限,因而把麦苗冻死。 另一种是由于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剧烈,使麦苗细胞里骤然结冰,破坏了细胞的正常结构,或者结冰后骤然熔化
1、地麦田由于土壤瘠薄,干旱缺水,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等原因,使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地影响着小麦的均衡增产。 现将鲁南地区旱地麦田获高产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培肥地力,节约用水。 一般情况下,旱地小麦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壤肥力低、养分失调、供肥能力差,麦苗生长弱、根系不发达,以致土壤水分利用率低。 只有快速增肥地力,以肥济水,才能迅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旱地小麦产量。 试验表明
1、调查,我国麦田杂草有 200 余种,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有一部分二年生(越年生)杂草和少数多年生杂草。 其中在全国分布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严重的杂草有 11 种,包括野燕麦、看麦娘、马唐、牛筋草、绿狗尾草、香附子、藜、酸模叶蓼、反枝苋、牛繁缕和白茅;在全国分布较为普遍,对麦类作物为害较重的杂草有 19 种,包括播娘蒿、猪殃殃、大巢菜、小藜、凹头苋、马齿苋、繁缕、棒头草、狗牙根、双穗雀稗
1、最近我省麦田在返青后接近拔节期的死苗却比较少见。 从 3 月中旬开始,咨询反映越冬死苗的逐渐增多,有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农户,严重的田块死苗率占到 23。 一、死苗表现类型一是空悬苗,如藁城增村,麦田开春后已经浇水半月,发现苗没有新根,并且开始死苗。 二是同一块地种两个品种,其中一个死苗,另一品种石新 733 生长正常。 三是凡是浇了冻水的田死苗,没浇的反而很正常。 死苗田麦苗黑根、心叶黄
田追施氮肥后移技术就是将追肥时间由早春移到拔节期追施。 该技术可有效促进小麦分蘖成穗和增加穗粒数,也可有效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含量,达到产量和质量双增的效果。 追肥时机一般在小麦群体下降,叶色较淡,茎基部第一节间定期追肥为宜。 对生长偏旺、群体偏大的麦田,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追施较好。 追肥数量根据土壤肥力、底肥情况和苗情而定。 一般可按小麦产量目标计划施氮总量的 40%50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