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
2、微生物活动。 当 010 厘米沙土土壤含水量在 8%以下、壤土含水量在 12%以下、粘土含水量在 14%以下时,干旱已成为阻碍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可以浇水,以667 平方米用水量 2035 方为宜。 土壤含水量在上述指标以上的麦田,浇水可缓至起身到拔节期。 因苗制宜根据小麦单株分蘖的多少和分蘖节的软硬(强、壮)来确定开浇后的顺序安排。 要先浇大苗、壮苗,次浇弱苗、晚苗;先浇渗透性好的沙地苗
2、以直接浇在麦行上,不用对水。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浇水,将稠的人粪尿顺水冲入麦田。 在旱地或丘陵地最好条沟施或穴施,将尿倒入沟、穴内后封土覆盖。 3、浇尿数量浇尿太少,增产不明显,浇尿太多,不但不增产,有时还会引起倒伏减产,以及贪青晚熟。 所以麦田浇尿应根据麦苗和底肥多少和小麦生长发育情况而定。 如果干旱底肥不足,麦苗生长瘦弱,应在冬季及时浇一次尿,以便促进幼苗盘根,增强抗冻能力。
好封冻水 秋季气候干燥,一般越冬麦田旱情都较重,大部分麦田缺墒。 因此,在气温回升,夜冻日消时,要及时浇水,促进地下部根系生长,盘根保蘖。 二、搞好化除 冬季化学除草省工省时,草小效果好,动员农民改变旧的麦田管理习惯,在日平均温度 5以上时及时进行化除。 三、中耕松土 对播种偏晚,苗情偏差的麦田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弱转壮。 对播种早,苗情偏旺的麦田,要进行深中耕,控旺转壮。 四
2、异丙隆等混用,一次施用,全季无草。 防治对象冬小麦田猪殃殃、繁缕、牛繁缕、荠菜、大巢菜、播娘蒿、麦家公、婆婆纳、野老颧草、野油菜等大多数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1)25 克装/袋:内加高渗剂,冬前可用 2540 克在田间杂草 13叶期,春后于分蘖期用 5070 克,对水 4050 公斤均匀喷雾;(2)4050克装/袋:冬前每亩用本品 4060 克,早春在田间杂草 34 叶期用本品6080
1、季进行麦田化学除草,不仅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保苗、灭草及时、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清除、切断病虫害的中间寄虫害和越冬场所,已成为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小麦秋苗期(10 月上旬至 11 月下旬)田间多数杂草已出齐,且草龄小,抗药性差,气温比较稳定,地表湿度适宜,这时选用高效对路的除草剂品种防治麦田杂草,比春季防除更容易发挥正常的防治效果,因此,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期
2、苗长叶生根,促苗情转化升级。 特别是浇过水的及有板结的或镇压过的麦田,一定要早中耕。 中耕要求做到细和浅两字,切忌压苗和伤根。 适时冬浇冬浇是广大贫水地区麦田最重要的一次灌溉,也是小麦增产增收的主要技术措施。 冬浇地发暖,地不板,抗春旱,可灭病除虫,能化坷垃促秸秆腐烂,冬浇也能保苗安全越冬。 适宜冬浇时间大致在 12 月上旬。 即:不冻不消,冬浇显早;夜冻昼消,冬浇最好;只冻不消,冬浇晚了。
2、长叶生根,促苗情转化升级。 特别是浇过水的及有板结的或镇压过的麦田,一定要早中耕。 中耕要求做到细和浅两字,切忌压苗和伤根。 适时冬浇冬浇是广大贫水地区麦田最重要的一次灌溉,也是小麦增产增收的主要技术措施。 冬浇地发暖,地不板,抗春旱,可灭病除虫,能化坷垃促秸秆腐烂,冬浇也能保苗安全越冬。 适宜冬浇时间大致在 12月上旬。 即:不冻不消,冬浇显早;夜冻昼消,冬浇最好;只冻不消,冬浇晚了。
2、时浇好越冬水麦田浇冬水,具有踏实土壤、平稳地温、保苗安全越冬的作用。 据对浇过冬水一个月后的麦田测量,表土层 0米日最低温比不浇冬水的麦田提高 1,足见冬水保苗越冬的作用。 同时冬水还能满足小麦越冬、返青时段的生长需要,起到一水两用的作用。 冬水一般从立冬始到小雪节结束。 今年全市麦田均为趁墒播种,经过出苗、分蘖阶段的水分消耗,要安全越过漫长冬季,需要因地制宜浇好冬水。
2、学除草,不仅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保苗、灭草及时,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清除、切断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有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 山东一些地方的农民,通过冬季使用除草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冬季低温时使用除草剂后,往往效果不及夏秋温度高的季节那么明显,有时在短期内会看不出效果。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一方面除草剂的药效释放差一些,另一方面杂草对其吸收能力也随之下降
2、化学除草,不仅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保苗、灭草及时,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清除、切断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有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 山东一些地方的农民,通过冬季使用除草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冬季低温时使用除草剂后,往往效果不及夏秋温度高的季节那么明显,有时在短期内会看不出效果。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一方面除草剂的药效释放差一些,另一方面杂草对其吸收能力也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