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史基础 ; b、马克思主义 提供了方法论; c、现代科技 提供了武器。 二、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三、美的问题:在人生相和创造相之间。 ( 1)人生的意识。 (一句话,人的生活应当是 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美的生活。 ) ( 2)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 3)人生的价值。 2.“人生”是思考美的问题的第一相;“创造”是思考美的问题的第二相。 : ( 1) “人生相”
ir John in Love, 1929」。 歌劇的序曲與幕間音樂 序 曲 (overture) 引領觀眾情緒 預示劇種樣式 先現音樂主題 提示人物形象 呈現劇情梗概 前奏曲 (prelude) 全劇開始前演奏 間奏曲 (intermezzo) 幕與幕之間演奏 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後期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 [義 ] 生於意大利北部的威爾第, 13歲開始學音樂
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答:( 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答:悲剧和喜剧是作为人生存在而存在的:(
的主题。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四、丑和荒诞 (二)荒诞 1、荒诞的内涵和特点 ◆总论: 从形式上看 ,荒诞与喜剧相似,但荒诞的形式是与内容相 符的,并不像喜剧那样揭示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相悖或形式所造成的 假象,所以荒诞不可能让人发笑。 从内容上看 ,荒诞更接近于悲,因为荒诞展现的是与人敌 对的东西,是人与自然、社会的最深的矛盾。 荒诞的对象 不是具体的,无法像悲剧和崇高那样去抗争与 拼搏
• 健美之美是人体美的最本质特征: 生命承载美, 健则美增, 疾则美减, 亡则美消。 二 疾病对人体美的影响 • 破坏机体的和谐统一 • 损害形体的均衡匀称 • 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 • 导致审美心理的特异变化 三 审美活动与身心健美 • 体验生命意识,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 激励个性进取,塑造完善人格品质。 • 丰富情感空间,协调人际环境关系。 • 调整心理定势,消除心里理疾患。 四
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 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 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 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 一联: 四水 江 第一,四时 夏 第二,老夫居 江夏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 儒 在前,三才 人 在后,小子本 儒人
B.狄德罗 C.鲍姆加登 D.黑格尔 12.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 ) A.形式 B.无形式 C.质地 D.体积 13.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 ) A.《诗学》 B.《理想国》 C.《诗艺》 D.《论崇高》 1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这种审美形态是( ) A.崇高
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 4)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0.(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2 (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
和平衡。 所谓量感就是指视觉对各种形态要素 (如形体、色彩、肌理等 )和物理量 (如体积、重量等 )的综合感受。 均衡主要有 3种形式 同质同量均衡 同质不同量均衡 不同质不同量均衡 返回目录 第 7章 产品设计中的美学 美学规律 均衡与对称 1. 均衡 返回目录 均衡的 3种形式 第 7章 产品设计中的美学 美学规律 均衡与对称 2. 对称 对称是自然界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