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
浮的条件: GF 浮9 V1 V2 V3 12 VVV )( 13 VVVmm 水排水排 10 步骤: ①向量筒中倒入 适量 的水,读出体积为 V1 ② 把橡皮泥做成 实心 ,使其 浸没量筒水中,读出总体积 V2 ③ 取出橡皮泥做成 小船状 ,使其漂浮 在量筒水中,读出总体积 V3 11 表达式: 水1312VVVV12 例 2:测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密度 (泡沫、
态度。 ⒉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实验原理: ρ= m / v 质量测量: 质量 天平 仪器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V1; ( 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 V2; ( 4)根据公式 计算石块的密度。 mρ V四、测量固体的密度 3.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 量 m/g 水的体 积 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2/cm3 石块的体 积 V石 /cm3 石块的密 度 ρ/kgm3 四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 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导入: 在生活中会有类似要去辨认的事物,要用到一些方法去辨认,那我们就来学习 — 密度,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去认识那些事物。 二、 进入新课 提出问题 ( 1) 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 2) 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怎么使用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 3)
铁块 1 铁块 2 V m (五)交流合作并得出结论 同种物质的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_____ 不同种物质的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一般 ____ 相同 不同 实验证明,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 体积之间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 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 的。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 一种特性。 结论 同一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同一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量筒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石块的体积 12 VVV )cm( 31V)cm( 32V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量筒的使用:量筒的使用:二、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器材 mρV1. 实验原理 2. 测量仪器: 天平、量筒 3. 测量对象: 盐水 石块 : : : 石块 ,细绳 ,天平和砝码 ,烧杯 ,水 ,量筒 . 1.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 一
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B 第 2节 密度 [解析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 第 2节 密度 [规律总结 ] ①
活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 V为 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30 偏小 第 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 硫酸 水 煤油 酒精 密度 /(kg m- 3) 103
,让 每一位 学生的 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 3)坚持学习和读书,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二阶段: ( 1)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 2) 对所教学科不断反思总结 ,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一同 探讨交流,使自己 的科研能力稳步向前发展。 ( 3) 积极
14. 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 (盐水的密度 103㎏ /m3,煤油的密度 103㎏ /m3)。 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13.当天平的 底座 放 于 水平 面上 ,游码 置 0 后, 指针向 右 偏,那么,此时应该 :( ) A 向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