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与香芋间套种,一般每亩可产香芋 250 公斤、籽棉 250 公斤,每亩产值3200 元左右。 香芋:选用粗皮香芋或细皮香芋。 每个组合宽 ,香芋播幅宽 70 厘米。 播前结合整地在香芋播幅内每亩施腐熟人畜肥、灰杂肥、作物秸秆等有机肥 1000公斤、复合肥 30 公斤,施肥后深翻 20 厘米,精细整地。 2 月中下旬播种香芋,每畦播 2 行,行距 30 厘米,穴距 1015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叶片上出现黑点”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以下的病虫害都能使棉花的叶片出现黑色的斑点:1、棉苗黑斑病子叶脱壳时受到损伤的棉苗。 病苗的子叶粘在一起,在夹壳损伤处有黑褐色霉层。 子叶或真叶伸展后受害,开始为紫红色或褐色背面凹陷的小斑点,多出现在棉苗受伤之后,以后扩大有或无明显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有明显的黑色霉层。 2、棉盲蝽的危害:叶期顶芽受害使真叶枯死, 叶期的顶芽受害重的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药害症状触杀型药剂可产生急性药害,一般在几小时至几天产生药害,表现为叶片烫伤,呈水渍状,或出现枯斑、条纹、变色、卷缩、焦枯等。 内吸型药剂则产生慢性药害,施药后较长时间才表现出植株矮化、畸形、叶肉增厚、叶色浓绿、叶形皱缩等,严重时侧枝丛生、生长点坏死。 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在高浓度时可抑制生长,表现畸形,甚至死亡。 如棉花受 2,4酯药害后,叶片变小变窄,呈鸡爪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解决零星小条田及偏远不连片棉田的节水灌溉问题,2005 年,32 团在棉花生产中,开发移动首部加压滴灌 280 公顷。 通过对该项目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达到了匀水匀肥又增产的目的。 现将其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部设备主要有柴油发动机、离心(加压)水泵、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施肥装置、水表、牵引底盘等几大部分设施组成。 田间作业时,由小四轮牵引移动首部系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床的选择。 在大田附近选择背风向阳处做苗床,最好在大田预留行做育苗地,既可以省去移栽时搬钵运钵劳力,也可减少搬钵运钵时破损死苗,提高成活率。 二、营养土的配制。 选择熟化、肥沃的土壤做底土,同时配 30%的腐熟的土杂肥,先把肥土和土杂肥翻开,做成长厢,然后在厢面撒一层三元复合肥,再在长厢上泼一薄层稀人畜粪,充分翻拌使肥力均匀,在厢上做出一个个垄,便于打钵。 在做钵前 3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期逐渐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化为生殖生长为主,是一生需肥、需水的高峰期,也是决定棉花产量、品质的关键时期。 管理目标是四保、三增、二防,即保根、保叶、保蕾、保铃;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防止烂铃、防止早衰。 现针对花铃期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一、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一是对于土壤肥力足、墒情好、棉株生长健壮的棉田,花铃肥可在盛花期少量追肥或推迟追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需水规律棉花苗期需水量小,地面裸露,水分损耗以地面蒸发为主;现蕾后需水量倍增,仍以地面蒸发为主,为叶面蒸腾量的 1 倍左右;花铃期需水达到高峰;生长后期棉株需水骤降,耗损仍以叶面蒸腾为主,需水强度与蕾期近似。 棉花需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棉花从种到收一生中地面蒸发量与叶面蒸腾量之总和。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阳地区的研究结果:高产棉田每亩需水量为 460620 立方米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叶龄达到了 3 叶、苗龄 30 天时就要适时移栽,一般在 5 月 20 日前后移栽完。 合理稀植,山丘区行距 1,每亩 1300 株左右,平湖区行距 亩 1200 株左右。 栽苗后要坚持边栽边管,结合施肥,锄土培蔸,护苗防倒和查苗补缺。 其中合理施肥尤要到位。 定根水:棉花移栽后,亩用 1 包“宝塔”牌 8813 公斤尿素或 斤碳铵对水淋施。 提苗肥:移栽后 710 天,亩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 2 号银锦 2 号在大丰种植全生育期 135 天,比湘杂棉 8 号和泗杂 3 号长 2 天;株高112 厘米,果枝始节位为 ,单株果枝 21 台;平均单株结铃 ,霜前花率 衣分 籽指 ;铃中等大小,铃重 ,铃壳薄,吐絮畅;籽棉和皮棉亩产量分别为 斤、125 公斤,分别比湘杂棉 8 号增产 比泗杂 3 号增产 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沿海棉区播种适期为 4 月 5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8 号 徐棉 18 号原名徐 9856,该组合为苏棉 12 号豫棉 21 号,1995 年杂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1996 年 长势突出,抗枯、黄萎病好,1998 年进入株行圃鉴定。 1999 年升入所品比,亩产籽棉 斤,亩产皮棉 斤,较泗棉 3 号增产 2000 年参加省联鉴,亩产籽棉 斤,亩产皮棉 斤,较泗棉 3 号增产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