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
叶苗的原因及防治一、僵叶苗症状:主要出现在幼苗 3 叶期前,秧苗株形细小叶片淡绿,黑根多,软绵萎缩。 移栽后,老叶先枯死,除新叶绿色外叶发黄发僵,抗逆性差。 容易死叶死苗。 发生原因:僵叶苗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 2 种:起烧根伤芽而出现僵苗。 壤过干,使幼苗在高温干旱下缓慢生长,也容易形成僵叶苗。 防治措施:、气条件。 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少用或不用尿素作底肥,磷肥要经过沤制后施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蓟马又称烟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 近年来在全疆其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 一、危害症状蓟马成、若虫用锉吸式口器取食。 随着蓟马危害棉苗的部位和老嫩程度的不同,被害症状也不相同。 面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斑点连片,叶片变厚,子叶干枯脱落。 现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的破孔。 较老的真叶受害,叶背沿叶脉出现银白色斑点、斑块和黑色小点,正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叶片变厚、变脆、粗糙
病无特效药防治,可选种抗病品种防治效果明显。 茎腐病。 种子贮藏不霉捂是防治茎腐病的基本措施。 如果种子捂了,可用多菌灵浸种。 方法是先取 50%多菌灵 125 克,加入 25 千克水中制成稀释液,再倒入50 千克种子,浸种 24 小时,待药液被吸干后播种。 田间病株可用多菌灵 1000倍液浇株或喷雾防治。 病毒病。 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株结的果畸形,小似豆粒,壳薄,种仁能撑破果壳
、查苗、补种、补苗。 出苗后天要及时到田间查苗,若有缺苗应尽快催芽补种,或用太平苗补苗。 太平苗是指在播种前几天或播种时在田边地头设小面积苗床育苗,以用于补苗。 补苗最好是带土移栽,栽后马上淋水。 为使补苗确保群体生长一致,太平苗应提前播种。 二、间苗、定苗。 一般叶间苗,要去弱、去杂、去病苗,留壮苗。 叶定苗,地下害虫危害轻可早定苗,反之则迟定苗。 定苗时要确保计划密度
1、管粗早法 玉米播种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 主要是长根增叶、茎节分化,生长中心为根系。 幼苗喜温,较耐干旱,怕涝,田间更怕苗荒与草荒。 土壤宜疏松。 田间管理要立足于“早管促早发”,防止出现“老小苗”,达到促根、壮苗,幼苗早,足、齐、壮的目的。 主要措施有:1、早间定苗。 应在三叶期间苗,四叶期定苗。 间定苗时要去小苗、弱苗、病苗、杂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缺苗断垄较重地段,可留生长一致的双株
1、管粗早法”玉米播种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 主要是长根增叶、茎节分化,生长中心为根系。 幼苗喜温,较耐干旱,怕涝,田间更怕苗荒与草荒。 土壤宜疏松。 田间管理要立足于“早管促早发”,防止出现“老小苗”,达到促根、壮苗,幼苗早,足、齐、壮的目的。 主要措施有:1、早间定苗。 应在三叶期间苗,四叶期定苗。 间定苗时要去小苗、弱苗、病苗、杂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缺苗断垄较重地段,可留生长一致的双株
来危害小麦的害虫,如蓟马、黏虫、蛀茎夜娥、蚜虫、灰飞虱将会在玉米出苗后,迅速向玉米幼苗上转移,危害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其中蓟马会造成玉米幼苗扭曲变形,叶片不能正常伸展;黏虫、蛀茎夜娥则会造成玉米缺苗断垄;蚜虫、灰飞虱能传播病毒,造成玉米感染病毒病。 因此小麦收获后,加强玉米苗期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对夺取玉米丰收,有着重要的作用。 防治方法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着重于农业防治
1、米苗期病虫害的大发生是近几年来玉米栽培中的新问题,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产量。 1防治对象玉米苗期虫害主要以防治玉米旋心虫、蛀茎夜娥等蛀茎危害玉米生长点的害虫为主,兼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病毒害虫。 玉米苗期病害,应以防治串珠镰刀菌为病原菌的病害为主,加强对种子传播的病害,立(苗)枯病、缺锌症、君子兰菌病的防治。
1、进行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和中耕追施,而防治病虫草害则是重要的内容。 1、病害防治: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是腐霉菌、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苗枯病和根腐病等。 防治猝倒病,可用 10%适乐时水剂或 5%根宝 50升玉米拌种子 50 公斤;当发现幼苗萎蔫或凋萎病株时,可用 普力克水剂 500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 防治病毒病
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 4 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 56 叶期,心叶下 13 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 1015 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增施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