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
1、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 夏玉米苗期早熟品种 20 天左右,中熟品种 25 天左右,晚熟品种 30 天左右。 玉米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耐旱怕涝。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壮苗,争取苗全、苗齐、苗壮,为高产打下基础。 管理措施如下。 一、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苗。 在玉米三叶期以前,发现连续缺苗 3 株(穴)以上,应及时进行补苗
2、褐,形成褐叶苗。 可每 667平方米用高效生物钾肥 200 毫升或用 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或用草木灰 120 千克均匀撒施。 三、黄叶苗一是植株缺氮。 缺氮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叶片窄短,基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色并向上部叶片发展。 可每 667 平方米用尿素 810 千克或人粪尿400500 千克,进行穴施或对水泼浇。 二是土壤干旱。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田块
2、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 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75 克或 20%井冈霉素 40 克对水 50 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 2030 天是浸染高峰期。 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 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 克或 20%粉锈宁乳油 120200 毫升对水 4050 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着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麦蚜
2、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 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75 克或 20%井冈霉素 40 克对水 50 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 2030 天是浸染高峰期。 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 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 克或 20% 粉锈宁乳油 120200 毫升对水 4050 公斤,顺垄喷洒幼苗
2、施,切断老根,从而控制植株旺长,减少分蘖,提高成穗率。 对播种过深、播期较晚的,应划锄清垄,减薄覆盖层,清垄不能露出分蘖节。 四、翻种补种。 对不能顺利出苗或播种太浅而落干的,抓住时机重播,对有缺苗断垄现象的实行补种。 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小麦群体发育,出苗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 补种小麦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选用与原品种一致的种子,防止混杂;二是实施浸种催芽,缩小与原播种麦苗的差距
2、害叶片呈银白色条斑,严重的心叶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40氧化乐果 25升,对水 30克,或 50辛硫磷乳油 液喷雾。 四、追偏心肥,防止大欺小对弱苗应及早采取措施,单株管理,促弱转壮,使之迅速赶上一般植株高度,防止后期因严重郁闭,造成空秆或果穗细小,秃尖缺粒。 常用的方法是施偏心肥,每 1/15 公顷施速效氮肥 5克,穴施于植株附近,追施后及时松土。 五、排灌结合
2、扭曲,被害叶片呈银白色条斑,严重的心叶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40氧化乐果 25升,对水 30克,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喷雾。 四、追偏心肥,防止大欺小对弱苗应及早采取措施,单株管理,促弱转壮,使之迅速赶上一般植株高度,防止后期因严重郁闭,出现空秆或果穗细小,秃尖缺粒的现象。 常用的方法是施偏心肥,每 115 公顷施速效氮肥 5克,穴施于植株附近,追施后及时松土。 五、排灌结合
1、004 年全区水稻大面积发生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气候异常、气温较高,忽冷忽热、大风日数较多,管理不到位,没做到适温炼苗,适时补水。 导致床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低温和低温时段导致青枯型立枯病发生。 个别农户粗放育苗、床土 偏高、补水方法和时间不合理,改浇水为灌水刺伤根系,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也是青枯型立枯病发病原因。 理配制营养土,采用 60%70%旱田或园田无除草剂表土
1、、立枯病(黄枯病)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 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 300 克时,容易得立枯病。 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 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
1、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 (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 2 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