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苗期病害主要有根病和叶病两大类。 于根茎过于幼嫩抗病能力弱,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通常称作烂根。 最常见的根病有 3 种:立枯病嫩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在基部围绕嫩茎发展,颜色逐渐发深,形成黑褐色病斑而腐烂,致使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 炭疽病病苗在根茎交界处出现红褐色条斑,组织硬化、凹陷、开裂,严重时病部变褐,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红色黏稠胶状物,幼苗干枯不长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想取得高产,收获优质棉花,苗期管理是关键之一。 所以,在管理上,争取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棉花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选购好的良种近年来,各棉花研究机构在研究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河北省大部分使用中早熟品种,地膜棉使用中熟品种。 二、适期播种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412 或 20 厘米:上层达到 日期为适宜播期。 地膜覆盖一般在 4 月
注意苗期光照麦棉套种的棉花常因棉苗迟发晚熟导致减产降质,而其中麦棉共生期间存在的小麦对棉花遮光、争肥、争水等问题是棉苗形成迟发晚熟的重要原因。 遮光越少,开花越早;遮光越多,开花越晚。 在麦棉套种条件下,棉花苗期的光照条件是影响棉花早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棉苗苗期遮光对棉苗株高及其叶片数无显著影响,但对以后棉株的开花成铃早晚有重要影响,且影响主要决定于棉苗期遮光程度的轻重。 因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约需一个月。 这是芝麻的营养生长时期,由于芝麻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易受苗荒、草荒及病虫危害,因此加强苗期管理,保证全苗、壮苗为后期花蕾期生长打下基础,是增产、稳产的关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查苗补苗破壳芝麻播后 56d,如不能及时出苗或出苗不全,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对缺苗严重的,要及早重播;局部缺苗的,应用同一品种及时催芽补种;少量缺苗的,可移苗补栽。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需硼量较多的作物。 苗期缺硼,根系停止生长,没有根毛或无侧根,生长点由褐色变为焦枯而死亡;及时施用油菜硼肥,对油菜高产优质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方法是:硼肥基施硼肥作基肥直接施入土壤,可在油菜苗床或大田移栽前整地时,可与有机肥料或氮、磷肥料混合在一起施用,也可以与干细泥混合后施入。 由于硼肥具有后效作用,作基肥施用一次,可隔 12 年后再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多种真菌侵染引起。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该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株发病率为 3重病田达 10给油菜苗安全越冬造成严重威胁。 症状主要为害幼苗根部和根茎部,引起未出土或刚出土幼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致油菜幼苗根茎腐烂。 病原该病为多种真菌侵染引起。 主要病原有 链格孢、尖镰孢菌、德马利腐霉,此外还有 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淡榄褐色至绿褐色,屈曲,顶端孢痕多个,大量小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苗期缺乏氮、磷、钾、硼等营养元素,可以通过叶色变化快速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菜苗期缺氮,植株长势不旺,叶瘦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花青素增多,导致叶色变淡、发黄,后转为红色。 叶色变化由基部老叶开始,逐步向上扩展;从叶缘开始,逐步扩展至整个叶片。 防治措施:苗期用稀粪水(或尿素对水)泼浇;越冬前结合追施腊肥深施碳胺。 在根部追肥同时,叶面喷施 1%的尿素水溶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苗期病害种类很多,我市棉花苗期最为严重的几种病害是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 近几年来尤其是前两种病害发病较往年重。 作好棉花苗期病害的的防治工作,是关系到我市棉花能否增产增收的关键。 当前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工作关键是落实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 枯病田间发病的明显症状是棉苗根部和近地面茎基部出现长条形黄褐色斑
2、 2 两兑水 100 斤一周灌根一次;50%多菌灵 2 两兑水 100 斤一周灌根一次;25%瑞毒霉 2 两兑水 100斤一周灌根一次;58%甲霜灵锰锌 2 两兑水 100 斤一周灌根一次。 病毒病:病叶叶脉褪绿或半透明,即明脉,后叶片呈浅绿相嵌或深绿花叶状,致叶片皱缩而凹凸不平,卷缩成畸形或向一边扭曲,病株严重矮缩,致心叶扭缩一团,下部叶片变黄枯死,或菜头成细棒状,或主根变褐变短而须根少
2、要保证 2 厘米。 若出现“戴帽”,也可以用喷壶喷温水或者撒一些润湿的细土,促使幼苗“脱帽”。 出齐苗以后,白天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25左右,夜间温度一般应保持在 15左右,苗床上保持见干见湿。 出齐苗以后的这段时间,幼苗易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要注意加强通风,降低温室中温度,避免育苗床中的温度过高。 在定植前的 57 天,要控制水分,逐渐降低温度,白天温度一般在 20左右,夜间温度可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