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
师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灵活而有针对性的采用上述措施。 3 结构计算与分析 计算书内容 7 结构设计计算书内容不全,是工程设计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原因分析:结构设计计算书内容不全是工程设计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应引起结构工程师们的注意。 由于结构计算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所以就有必要对结 构设计计算书的内容提出最基本的要求。 改进措施:一般情况下
(2)未考虑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堆放等引起的施工荷载。 改进措施: 汽车通道下方的首层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消防车荷载,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安全。 顶板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顶板由于消防车产生的荷载。 当消防车直接行驶于顶板上时,可直接按《荷载规范》GB 50009 表 第 8 项的规定取值;当顶板上填有覆土或其他充填物时,应按消防车轮压处于最不利位置并考虑其在土中或充填物内的扩散分布
泵热 水系统)等。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 雨水、海水等。 9 再生水 recycling water 污、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作回用的水。 当二级处理 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已回用时,二级处理出水也可称为再 生水。 景观用水 scenic environment use
D 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验收记录填写。 当 外保温施工的有关资料经审查全部合格,现场检查或抽样检测结果全部合格,防火安全验收方为合格。 17 附录 A: 防火界面处理后的保温材料防火性能 着火危险性试验 方法除应符合 GB/T 8626 的规定 外 , 尚应符合 如下 要求 : 1 试样制备:现场取样切割成尺寸为 450mm600mm实际厚度的样品,每组试验准备 6个试件 ; 2 试验步骤
料进行防护处理。 (四 )电气线路不应穿过可燃外保温材料。 确需穿过时,应采取穿管等防火保护措施。 7 2020 年 3 月 14 日公安部消防局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 》( 公消 [2020]65 号 ),内容如下: 一、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 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
每两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高度小于 24m 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2级。 其中,当采用 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三)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防护层。 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 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mm,其他层不应小于 3mm。 (四)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其基层墙体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住宅的东西向外窗宜采取遮阳措施,东西向外墙宜采取隔热措施。 2.2.2办公楼 2.2.2.1多层办公楼不宜与住宅叠建在同一栋楼内,当叠建时,住宅应设单独 出人口和安全疏散楼梯。 2.2.2.2单面布房的走道净宽应不小于1 .5m,双面布房的走道净宽应不小于 2m,走道净高应不小于2.2m。 2;2.2.3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办公楼应设电梯。 2.2.2.4高层办公搂宜在适当位置设置空中花园。
种半地下室是露出地面以上较少,如在 1m 左右,不设窗井,而且地下室的层高也较小,如 2m左右,地下仅作为储室物之用。 露出地面部分仅有通气窗孔,孔的水平截面积很小。 对此种情形,由于其露出地面较少,且削弱外墙的截面也很少,因此可以不将此种半地下室作为一层 考虑。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 (砌体结构 ) 12 确定带阁楼房屋的层数和高度时没有区别对待。 原因分析: 《抗震规范》 GB
值应等于或接近计算模型 1 的高度 H1,且不大于 H1。 (3)当转换层设置在 3 层及 3 层以上时,除了采用 “ 等效侧向刚度法 ” 来计 算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的刚度外,还应按照 “ 层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 ” 的方法计算,并使转换层本层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转换层相邻上一层侧向刚度的 60%。 当底部大空间层数为 2 层或 1 层时,该控制值可取 50%。 此外
1弱电设备安装是否正确,弱电未设置系统是否交待 1建筑物防火分类及系统保护等级划分是否正确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选择是否正确,特殊灭火场所的灭火方法及设备是否说明了 1报警系统设备安装是否正确,消防系 统电缆(线)选择及管线敷设方式是否正确 1电气竖井孔洞封堵是否正确 变压器、发电机(或 EPS)选型、规格是否正确 高低压柜母线排型号、规格是否正确 高低压柜开关、断路器及互感器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