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身上有没有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地方 ?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人物灿若星河,说说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爱国事迹。 写一写 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最喜欢的爱国名言 说一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植
材料二: 江苏、浙江两省是盛产蚕丝的地区,但上海的缫丝工业却不如广东发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原料收购方面遭到外国洋行和外资工厂的激烈竞争。 材料三: 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机器工业发昌机器厂,其船只 “ 发动机系英国造 ” ,到九十年代,这个厂就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四: 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 “ 不安本分 ” 的 “ 刁商 ” , “ 经都察院奏准,饬令撤去
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 摘自课本 103页 从 1922年起,外粉又涌入中国市场,民族资本的面粉业外销几绝,内销也因国内战祸不已和自然灾害迭起而受阻,整个面粉业由盛转衰。 茂新一、二虽然尚能勉强维持生产,但连年亏本,如 1922年亏 37500元,1923年亏 174290元。 至 1924年才稍有盈余。 ——王庚唐、冯炬、顾一群: 《 荣家在无锡兴办的民族工业 》 1937年
乌兰布通 古战场遗址 二、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 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册封“达赖”和“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及其地位与职权的确立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金瓶掣签 三、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 国民政府前期( 1927- 1936) 抗战和内战时期 ( 1937- 1949) 建国后 ( 1949年以后) “千呼万唤始出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 ” “忽如一夜春风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沈翔宇 “荷尽已无擎雨盖” “柳暗花明又一村”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期间 ( 1914- 1919) 国民
以德为本的伦理主义的人格精神 (二)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传统民族精神和现代民族精神 以政治思维(革命英雄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近代民族精神 地理环境对民族精神特性的塑造 (三)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历史经历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意识的塑造 社会发展对优秀民族文化的选择 杰出人物、宗教和国家在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 三、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丰富和发展 (一)革命精神: “ 五四 ” 至新中国成立
本班个性特色的班训、班风、学风)。 重点突出各专业特色。 ②班级制度(《中 职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 职 学生守则》等张贴上墙。 ) ③教室内环境(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教室无杂物,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张贴规范)。 ④充分利用学习园地,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 七 )办公室美化。 ①办公室布置(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各项规章制度装裱上墙)。 第 6 页 共 10 页
到官僚资产阶级的挤压 ,日趋萎缩 . 9月 19日,日军占据“东三省官银号”(中央银行)的大金库。 门前有日军站岗,门上贴着“日本军占领,犯者死无赦”字样。 日军占据东北兵工厂 日寇铁蹄踏上卢沟桥 这是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下的照片集。 陈立夫、陈果夫 孔祥熙 宋子文 民族工业的萎缩 1946年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美国攫取大量在华经济、政治特权。
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清王朝处理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政策。 探究明清时期与蒙古族、 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与蒙古族: 与藏族: 与西南少数民族:
族等 我国的民族政策 ( 1) 各民族一律平等。 ( 2) 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能辨认出来他们属于哪个民族吗。 图片太小,看不清楚。 高山族和满族服饰 布依族和朝鲜族服饰 苗族和壮族服饰 侗族和瑶族服饰 维族和彝族服饰 藏族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