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
理与欲 一 .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 2)认为 “ 理 ” 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 3)提出 “ 绝假纯真 ” 的 “ 童心说 ” 问题:结合李贽生平,谈谈李贽观点产生的根源;简要评价李贽思想。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 明朝史话 》 朱熹 顾炎武
黄成法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王夫之其人 王夫之,湖南人,曾起兵抗清,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人称船山先生。 他对经学、史学、天文、历算都深有研究,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他认为“ 气 ” 是物质实体, “ 理 ” 是客观规律,“ 气者,理之依也 ” ,他还认为,认识则来源于实践 (“ 纾 ” )。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
——《 原法 》 (臣之责任) “ 故我之出而仕也,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 原臣 》 (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实乃) “为天下之大害”。 ——《 原君 》 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 批评封建国家之法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群工。
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 顾炎武 《 日知录 》 卷七 思考: 材料一中黄宗羲批判什么。 材料二顾炎武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治史)“经世之大略” —— 王夫之 《 读通鉴论 》 卷六 治学上 上述材料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 设计意图 】 结合史料,设置问题,阐释知识分子在治学上的明道主张,展现他们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