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
2、堆好的优质培养料标准为:稻草原形尚在,呈黄棕色或棕褐色,韧性不强,无严重氨气味和其他腐败气味,含水量 6065%,用手抓捏不成团,无水滴流出,但手掌留有潮湿痕迹。 整畦搭棚:晚稻收割后及时整理田块,整畦做栽培床,每亩地蘑菇栽培有效面积一般为 390400 平方米。 一般采用拱棚式、单层栽培床栽培,、宽 4 米、长 1015 米。 先在棚中心作宽 的栽培床,中心栽培床两边各留宽 40 厘米、深
2、后发酵完成后培养料一般以适当偏干为好,若太干可以适当补充浓度 3%的石灰水,但切忌过湿。 3、发菌期用水下种以后,在床面上就不再用水,但如果天气干燥,严重影响培养料水分时,可采用浓度 3%的石灰水将稻草或麦秆浸湿,沥干后薄薄覆盖在菌床上(稻麦草要预先除虫),促菌丝恢复、定植、封面。 4、覆土期用水覆土用水根据培养料含水而定,如培养料比较干燥,含水量低,在覆稀泥土后,菌层还处于缺少水分状态
1、稻蘑菇水稻”耕作模式。 在水稻收割后,就地晒干稻草,就地堆制发酵制作培养料,就地栽培,并用草帘、塑料小拱棚或塑料大棚进行覆盖管理,省去了建造菇房和原料的搬运过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加之每年轮换耕地种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使蘑菇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 此外,稻田种植双孢蘑菇是对农作物秸秆有效综合利用的良好方法,种植蘑菇的秸秆下脚料就地还田,再种植水稻时,可以少施肥料
2、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三、死菇。 出菇期幼菇萎蔫变黄,停止生长最后死亡,轻则成片死亡,重则成茬死亡。 发生原因:温度过高。 秋末春初温度高,造成菇体营养倒流,缺乏营养而死亡;覆土后菌丝的生长过快,出菇较密,营养供应不上,造成幼菇营养不良而死亡;菇房通风不及时,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高;菇棚气温较高(超过 20),湿度过大(超过 95%),喷水后通风不及时,菇表面积水,造成小菇缺氧窒息死亡。
先要了解食用菌如草茹、蘑菇等的组织结构及化学成份等特点。 这类食用菌含水量大,组织疏松脆弱,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褐变面影响成品色泽。 因而加工工艺要考虑以上这些特点,加工技术如下:1、原料选择:挑去腐烂,有病及色差,已老化开伞的草菇和蘑菇,尽量要新鲜材料。 2、预处理:原料经挑选及整理后,应及时快速进行护色措施,投进 1%盐水浸泡,或者用 酸氢钠进行护色浸泡 46 小时。 3、硬化处理:配制
1、蘑菇,简称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蘑菇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高蛋白、低脂肪,含 18 种氨基酸,其中 8 种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氨基酸。 贵阳市乌当区具有得天独厚的食用菌栽培环境,其森林覆盖率 境内主要有林木 16 科,180 种,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食用菌源料丰富。 乌当区交通方便,农业人口 38 万人,为调整该区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2、高温蘑菇在粪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特别是在经过二次发酵后的粪草上生长更良好。 在制作生产种时,当菌丝走满瓶后,要放置 20后播种,比一般麦粒种延放 10,效果更佳。 这有别于双孢蘑菇。 (二)备料:1、配方:可参考双孢蘑菇配方。 按 100 平方米计算用干稻草 2000公斤,干牛粪 1000 公斤,饼粉 80 公斤,尿素 30 公斤,硫酸 30 公斤,过磷酸钙 60 公斤,石膏 50 公斤
1、6,不仅使菇农周年栽培生产蘑菇成为现实,而且每平方米效益在 45 元。 一、培养料配方。 稻草 1000 公斤、菜饼 1000 公斤、尿素 20 公斤、菇乐素 50 公斤、过磷酸钙 15 公斤、石灰 30 公斤。 稻草2000 公斤、菜饼 140 公斤、过磷酸钙 100 公斤、石膏 100 公斤、石灰 75 公斤、尿素 40 公斤。 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法,在室外堆制 15 天左右,其间翻堆
1、助原料要减少:配方中麦麸、米糠等要适当减少,能不用尽量不用,石灰的用量要适当增加,以提高培养料的 ,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要偏少些,比其它季节栽培料的水要少 5%左右,以上要求都是为了加强培养料抵抗杂菌污染的能力。 拌料装袋:在高温季节,使用菌袋的规格最好比其它季节要小些,使食用菌菌丝尽快长满,以减少袋料污染,不同食用菌分别按其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后加水拌匀,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要与干培养料搅拌
1、3 的栽培技术 夏菇 93 是由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高温型蘑菇品种。 栽培技术如下:方为 3 月下旬至 10 月,长江流域为 5,北方为 6。 菇房消毒可利用现有蘑菇房或塑料大棚等常规蘑菇栽培设备夏季空闲期栽培和塑料中棚地栽培。 一般在春菇结束后,立即清除废料,对菇房和床架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在栽培前用敌敌畏和甲醛进行密封熏蒸。 料以稻麦草为主。 一般分室外堆制发酵和室内后发酵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