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
菇 93”我室科研人员通过攻关研究,于 1993 年成功地培育出适合于夏季栽培的高温型四孢蘑菇“夏菇 93”(原名“浙 填补了我国夏季蘑菇栽培品种的空白。 使我国蘑菇一年能种二季以上。 高温蘑菇出菇期正值各种食用菌淡季,鲜蘑菇供应断档,价格比旺季时高 35 倍。 已在浙江、四川、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湖南、新疆等 20 多个省市推广,各地政府、菇农将该品种及栽培技术作为效益农业项目引进和推广。
1、桔、蘑菇双丰收。 经大面积推广证明,一般每亩果园年产柑桔 3000 公斤以上,产值达 4000 元;收鲜菇 800公斤,产值 3200 元。 除去生产成本 1500 元,共获纯收入 5700 余元,比单种柑桔增收 2000 多元。 果园间作蘑菇,还可起增湿保温、改良土壤的作用。 1 原料准备每亩需干麦草(稻草、锯末均可)1500 公斤、石灰 20 公斤、尿素 15公斤、过磷酸钙 30 公斤。
秀一号“棕秀一号”是省农科院园艺所最新选育出的适合于秋冬季栽培的褐色蘑菇新菌株。 该菌株产量高、菇质优、口感鲜嫩,而且由于其菇盖为自然棕褐色,不仅可以克服白色蘑菇易褐变而导致的商品质量迅速下降的问题,同时可增加蘑菇市场的花色品种,改变我国蘑菇长期以来单一白色品种的局面。 该菌株的主要优特点是:柄、菌肉白色;菇质优,子实体圆整,菇盖厚、结实,不凹顶;味道鲜美,口感鲜嫩,保鲜期长。 量高
1、、贮藏特性和品种蘑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味道鲜美。 但是蘑菇采后呼吸作用旺盛,在常温下很快开伞、褐变、变味、品质败坏,只能作短期贮藏。 干制的蘑菇容易保存,但营养价值下降,加工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采后贮运销售及加工前需采取措施,以防蘑菇品质下降。 蘑菇的栽培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平菇、香菇、双孢菇、金针菇、凤尾菇等。 二、采收1、适时采收蘑菇采收过早,菌盖未长足,影响产量
2、分钟左右,以排除菇房内废气。 如遇特殊情况,菇房温度升至 25以上时,需要打开避风的门和窗进行通气。 这一阶段的管理需要 45 天。 (2)长足长好土层菌丝覆土层调水结束后 67 天,部分菌丝开始在覆土层表面露出,此时要覆一层含一定水分、如黄豆大小的土粒。 要求在覆土前一天用水喷湿土粒,土粒用手能捏得扁,覆土厚度 1 厘米。 覆土时尽可能减小菇房内空气的流动,只需开一扇进出走动的门。 覆土以
2、50 厘米以内的料温,正常情况下料温会升高到 70 摄氏度,如达不到此温度,要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发酵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翻堆,并补充辅助原料,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和 堆后的第二天,料温开始上升,第三天料堆中心温度达到最高点(74氏度),在达到此温度的情况下,建堆 6后可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前一天在料堆上部先浇水,翻堆时再逐层浇水,堆好后在其周围要有少量水流出来
2、房的保温工作。 具体方法:在阳光充足、且外界气温高于菇房温度的晴天,可于上午 10 时至下午 2 时开启南边门窗;简易菇房,可适当撩开两侧草帘,以利外界热量进入菇房。 有条件的单位,菇房内可安装有排烟管子的煤炉或木屑炉进行加热升温,来提高菇房温度。 水分:发酵土和细泥砻糠土两种覆土材料在冬季应采用湿过冬的方法,即每隔 1015 天,适当对土层进行喷水。
2、于蘑菇的培养料,料的余氨含量高、湿度高、通透性差和环境温度偏高都是诱导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该病一旦发生,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很好的药物来防治。 因此,必须围绕蘑菇培养料的整个制备过程来制定该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理的配制培养料的碳/氮比,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量,增加生物有机复合肥的用量。 堆前要让培养料吸足水分。 高前发酵的建堆、播堆质量;后发酵巴氏灭菌温度尽可能的控制在 5862之间
2、大饱和含水量,而且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持水力。 覆土后菌丝爬土快,土层菌丝储存量大,出菇早,转潮快,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细泥砻糠土取土容易,制作方便。 制作技术要点如下:细泥的制备:覆土前 810 天,挖取地表以下 30 厘米处无草根、杂物的清洁菜园土敲碎,经每 10 厘米 27 目的筛子过筛。 过筛的泥称为细泥,未过筛的泥称为黄豆土(后期补土用)。 细泥和黄豆土均需晒干。 细泥
2、市麦草栽培预湿时间为 8 月515 日;播种期 9 月 515 日;而棉子壳预湿时间为 9 月 1015 日;播种期为 9 月 1520 日。 3 菌株选择选择高产、抗杂能力强、适应性广的 株。 4 培养料配方(按实际栽培面积 100 平方米计算)麦草 3000鸡粪 干鸡粪 900尿素 35磷酸钙 35膏粉 100灰粉 50酸钙 50棉子壳 1500孢菇专用肥 100膏粉30灰粉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