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
1、我地随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稻麦草的供应量越来越少,限制了蘑菇的生产。 为了解决蘑菇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短缺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成功地摸索出了蘑菇有机生态型回归自然栽培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稻麦草供与求的矛盾,简化了操作程序,使蘑菇由秋季栽菇变为春秋两季周年化生产。 种植成本降低了3050,如能推广此项技术,必然会提高菇的经济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1、腐病,它不仅危害蘑菇,也危害草菇、平菇、香菇、银耳、灵芝等。 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则连年种植,年年复发,轻者减产 40,重者可造成绝收。 一、危害症状该病菌只浸染子实体而不侵害菌丝体。 生长发育中的菌丝能刺激疣孢霉孢子的萌发。 第一茬菇发病,其传染源通常是覆土及旧菇架;后几茬菇发病则是由水、工具及人为操作再次传播而引起的。 若在菇蕾形成期被浸染,其表现为正常菇蕾还未出现,而病菇就大量生长
1、使蘑菇高产,必须适当追施肥料。 根据许多地方的菇农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以下九种土法施肥,会有很好的增产效果,请广大菇农在实践中不妨选用。 施蘑菇汤。 将蘑菇在采收、加工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公斤料加水 斤,煮沸 15 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成 10斤,喷蘑菇菌床 30方米。 在出菇高峰时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施粪土肥。 将猪粪、牛粪晒干后粉碎
1、美国最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味美多汁的蘑菇是膳食中维生素 D 的丰富来源,科学地食用蘑菇有益于骨骼健康。 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消化率达 70%90%,享有“植物肉”之称。 蘑菇的不同部位,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 一般地说,菌盖比菌柄营养更丰富,最适于食用的是新鲜的较幼嫩的蘑菇子实体。 蘑菇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等,还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例如蘑菇富含的微量元素硒
菇鲜食最佳,但由于自然环境下不宜久放,特别是大面积栽培蘑菇时,可通过贮藏保鲜延时销售或制成罐头等产品出口创汇。 这里介绍几种蘑菇的贮藏保鲜技术1、冷库保鲜。 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匾或篮等容器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 阴凉处放缸,缸内盛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装有鲜菇的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 2、休眠保鲜。 采收后于 25以上温度的室内放置 35 小时,使其旺盛呼吸
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秋季栽培的蘑菇发病重于春菇。 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 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菇。 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 10 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 同时用 4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 降低温度、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
、原料:鲜蘑菇 5菇 盐 40g、味精 100g、食醋 125酒100糖 400g、麻辣酱 300g、辣椒色素 35g、高梁色素 20g、食用琼脂适量。 2、原料处理:鲜蘑菇、平菇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沥干水分。 3、粉碎研磨:将沸水杀青 10鲜蘑菇与平菇,按 4:2 的重量比,置于绞肉机中粉碎。 把粉碎的菇块按 2:3 的体积比加水,用胶体磨,反复研磨 4,直到碎细度达 10止。
1、响蘑菇露地栽培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很多。 我们从多年的生产实际中发现,在获得蘑菇露地高产优质栽培的路径中,菌种选择、培养料堆制、菌床制作及铺料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五个关键的环节。 现将我们对这五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如下,以期对栽培者有所研益。 一、菌种选择通过组织分离或其他途径获得的菌株,必须经过出菇实验,才能大面积使用。 菌种的外观须具有菌丝浓白、均匀,无生长间断,无杂菌感染
菇鲜食最佳,但由于自然环境下不宜久放,特别是大面积栽培蘑菇时,可通过贮藏保鲜延时销售或制成罐头等产品出口创汇。 这里介绍几种蘑菇的贮藏保鲜技术1、冷库保鲜。 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匾或篮等容器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 阴凉处放缸,缸内盛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装有鲜菇的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 2、休眠保鲜。 采收后于 25以上温度的室内放置 35 小时,使其旺盛呼吸
状:在菌种瓶内或播种后的菌块及出菇后未挑净老根上易发病,产生绿色菌落蔓延开来,不仅与蘑菇争夺营养,且分泌的毒素还影响蘑菇的菌丝定植及子实体形成。 生产中采菇后的菇根很易受伤;培养块染病后,很快长出绿色菌落,迅速蔓延,致蘑菇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不良或死亡。 防治方法:1、生产中严防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施用过量甲醛,以免甲醛变成甲酸,形成酸性环境。 培养室周围应提倡撒施石灰粉,发现有绿菌污染的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