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
2、来自于蘑菇的培养料,料的余氨含量高、湿度高、通透性差和环境温度偏高都是诱导该病发生的主要因子。 该病一旦发生后,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很好的药物来防治。 因此,必须围绕蘑菇培养料的整个制备过程来制定该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材料作培养料,合理的配制培养料的碳/氮比,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量,增加生物有机复合肥的用量。 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安排播期和培养料堆制期
菇 高温蘑菇“夏菇”系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科研人员通过攻关研究,于年选育出的国内首个适合于夏季栽培的高温型四孢蘑菇新品种,原名“浙该品种填补了我国夏季蘑菇栽培品种的空白。 高温蘑菇出菇期正值各种食用菌淡季,鲜蘑菇供应断档,价格比旺季时高倍。 已在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新疆等多个省市推广。 该品种已于年月通过品种认定。 嵊州市农科所根据我市的气候条件于 1999 年引进该品种进行试种
菇“怪胎”早预防畸形菇通风不顺畅、菇室二氧化碳含量超过 ,易出现畸形菇。 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也往往呈畸形。 应重点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 水锈斑菇菇房内及培养料表面喷水后没有及时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会形成铁锈色的斑点。 所以,每次喷水后应打开门窗 30 分钟至 60 分钟通风换气。 空根白心菇喷水太少,覆土层较干燥,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
工时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千克加水千克煮沸分钟,然后取滤汁加水到千克,喷蘑菇菌床平方米。 在出菇高峰期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并能延长出菇高峰期。 化肥液用的尿素溶液或的硫酸铵溶液,每隔天喷一次,以喷湿床面为好,对中后期出菇的子实体有增肥变厚的效果。 用过磷酸钙千克加水千克溶解后取滤汁,加碳酸氢铵克或氨水毫升中和成磷酸铵后喷施床面,可使菇体肥厚,能增产。
1、使蘑菇高产,必须适当追施肥料。 根据实践经验,现将蘑菇追肥液的几种配制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菇根汤将蘑菇在采收、加工时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公斤料加水 1斤,煮沸 15 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到 1015 公斤,喷蘑菇菌床 3040 平方米。 在出菇高峰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2、沸至泡沫消失,加清水 78 倍稀释,每隔23 天喷 1 次,以喷湿床面为度。
1、菇栽培中要想高产、稳产,必须牢牢掌握以下八项防病措施。 一、树立综合防治观念。 食用菌病害的发生甚至流行或发展,都有其发展规律,表面上看,病害仅在某一生产环节出现,但是病害的发生是需要相当多的条件的。 因此,防病应从源头抓起,至生产完全结束为止,中间环节亦不能稍有放松以彻底杜绝病害发生的渠道。 二、选用优良脱毒菌种,是保证菌种不带任何病毒病菌、确保菌丝健壮、提高菌丝抗性的有效措施。
1、蘑菇栽培管理过程中,覆土是在播种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技术要求很高,现将蘑菇覆土技术作一介绍。 1、覆土材料选择与处理(1)材料选择覆土材料要求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通气性,最好选用粘度为 40%左右,具团粒结构,含有少量腐殖质的中性粘壤土。 这种土壤湿润时不粘,干燥时不散,土粒边缘有裂缝。 经对稻田土、麦田土、菜园土作比较试验,发现菜园土因含氮量高,容易造成菌丝徒长
1、菇栽培中的杂菌主要有绿色木霉、曲牢等,是制种及熟料生产个最为常见的杂茵之一。 该类霉菌性喜高温、潮湿环境,如木霉菌抱于可长期存活于土壤及有机材料或棚内墙体缝隙中,通过空气、覆土材料、工具等传播。 用百病去无踪彻底消杀菇棚;发茵及出菇期间每 5 天左右喷洒一次杀菌药物,生产中可将百病去无踪和蘑菇杀病灵交替使用。 开全部通风口及进出口加强通风;同时喷洒百病去无踪,然后再处理污染菌袋。 取 100
霉病、湿泡病、水泡病、白腐病,属于一种真菌病害。 是菇房发生最普遍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病害。 疣孢霉不仅危害双孢蘑菇,它也危害草菇、平菇、银耳、灵芝等食用菌。 【1】危害性:经长期的研究发现该病菌只侵染子实体而不侵染菌丝体。 蘑菇从开始被感染到初现症状需 11 天左右,生长发育中的菌丝能加速刺激疣孢霉孢子的萌发,第一茬菇发病,其传染源通常是覆土及旧菇架;后几茬菇发病则是由水
1、腐病,它不仅危害蘑菇,也危害草菇、平菇、香菇、银耳、灵芝等。 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则连年种植,年年复发,轻者减产 40,重者可造成绝收。 一、危害症状该病菌只浸染子实体而不侵害菌丝体。 生长发育中的菌丝能刺激疣孢霉孢子的萌发。 第一茬菇发病,其传染源通常是覆土及旧菇架;后几茬菇发病则是由水、工具及人为操作再次传播而引起的。 若在菇蕾形成期被浸染,其表现为正常菇蕾还未出现,而病菇就大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