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
1、、蘑菇褐腐病:又名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等。 是当前蘑菇栽培中为害最大的病害。 除了为害蘑菇外,还可为害平菇、草菇、银耳、灵芝等。 该病在蘑菇不同发育阶段发生表现症状不同,蘑菇开始扭结形成幼小菇蕾时(子实体未分化时)易受侵染,形成硬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 上覆 1 层白色绒毛状菌丝,以后变暗,最后变为暗褐色,从病组织中渗出暗褐色液滴。 覆土下面的小菇蕾也可受感染
1、胎”巧预防 蘑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出现畸形菇、地蕾菇、红根菇等“怪胎”劣质菇,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现将蘑菇常见“怪胎”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介绍如下:畸形菇通风不顺畅、菇室二氧化碳含量超过 ,易出现畸形菇。 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也往往呈畸形。 应重点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 地蕾菇培养料入菇房时湿度过大,粗土调水时菇房通风太久,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等,容易产生地蕾菇。
1、沼渣准备:播种前,将沼渣出池沥干,趁天晴摊薄曝晒,去除未腐熟好的长残渣。 曝晒时间以手紧捏沼渣,指缝有水而不下滴为宜。 处理后的沼渣,按其重量加入 1%熟石膏粉、1%过磷酸钙及 素备用。 菇房及床架准备:菇房一般可选用有对开门窗的空房。 菇床可用竹、木、铁搭成多层床架,第一层距地不低于 25 厘米,以上各层相距 60 厘米,以秸秆、树枝铺平。 菇房用 20 倍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或 50
1、南栽培蘑菇有 30 多年的历史,且以蘑菇秋季集中栽培为主要生产模式。 目前栽培面积 420 公顷,年产值 元。 蘑菇是浙南农村支柱产业,亦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笔者根据近几年来浙南各地在蘑菇栽培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利用参与有关蘑菇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等课题,总结出一套浙南双孢蘑菇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供广大食用菌工作者和菇农朋友参考。 1 浙南双孢蘑菇最适播种期根据浙南历年气象资料表明
1、)栽培技术要点:沼渣准备:沼渣须在 9 月中下旬出池沥干,趁天晴将沼渣摊薄曝晒,去除未腐熟好的长残渣,曝晒时间应掌握沼渣湿度,以手紧捏指缝有水而不下滴为宜。 经处理的沼渣,按其重量加入 1%熟石膏粉、1%磷酸钙及 素备用。 菇房及床架准备:菇房一般可选用对开门窗的空房。 菇床可用竹、木、铁搭成多层床架,第一层距地不低于 25 厘米,以上各层相距 60 厘米,以秸秆、树枝铺平。 菇房用 20
利于发酵。 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应大量补水,在二次翻堆之前若不能补足水分,以后将很难补足,这样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翻堆要均匀翻堆应遵循“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 若不遵循这个原则,会导致培养料发酵不均匀,达不到翻堆的目的。 覆土要符合要求有的农户用未处理过的菜园土进行覆土,有的还添加未充分腐熟的牛粪。 这样的土壤常带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容易引发多种病害
蘑菇汤:将蘑菇在采收、加工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公斤料加水 斤,煮沸 15 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成 10 公斤。 喷蘑菇菌床 30 平方米。 在出菇高峰时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2施牛粪尿:取新鲜牛粪尿,煮沸到泡沫消失,加清水 7 倍8 倍稀释,每隔2 天3 天喷一次,以喷湿床面为宜。 床面如有小菇,喷后再用清水喷一次,能促进小菇生长。 3喷蕈木灰:用草木灰
2、量:投料量1520方米。 培养料(以栽培面积 100 平方米计算):干稻草 2000磷酸钙 30牛粪 1000膏粉 50粉 80酸钙 40素30酸氢铵 30灰粉 50、培养料发酵1、前发酵(1)预堆:选择无霉变的干稻草,用 1%的石灰水浸泡充分预湿,后捞起随堆随踩成长方形,将牛粪碾碎过筛,均匀混入饼粉,加水预湿堆成长方形,含水量掌握在手抓成团入地松散即可。 (2)建堆:预堆 12 天后
1、于双孢蘑菇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产菇量猛增,加之产品消化渠道单一,故收购商对鲜菇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直径在 24 厘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益和菇农的生产积极性,蘑菇种植季节将临,现就如何控制蘑菇个头大小,谈谈笔者的经验体会。 一、更换菌株现在广西普遍使用的蘑菇品种为“株,这是一个大粒型杂交种,其主要优势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个头大、产量高,但符合商家收购规格的相对较少。 如有定货合同时
1、节约生产成本,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益,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技术。 2003 年遵义市汇川区科委在蔗田套种蘑菇,每亩蘑菇产值 6,324 元,除去成本,纯收入3,;糖蔗产值 ,除去成本,纯收入。 蔗、菇合计每亩总产值 6,,总纯收入 2,。 (一)蔗田栽培蘑菇的条件1、在蔗田内搭建棚床。 2、套种田的糖蔗种,应选择高产、高糖迟熟品种,并要选择灌溉方便,土地较肥的沙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