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
2、%;11 天后进行第 2 次翻堆;14 天后进行第 3 次翻堆,并加入 多菌灵溶液,抖松培养料,用塑料薄膜闷 1夜,次日进料上菇架,并开始加温灭菌(注意菇房要密封)。 当菇房内温度上升到 6062时,保持 7 小时,以杀灭培养料中的有害生物。 然后在5052温度下进行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时间为 120 小时,通过二次发酵使培养料失去原来的粪臭味,进一步推熟,料面上出现大量的白色放线菌和腐殖霉。
1、桑秆综合开发利用方面,2006 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在宜州、环江等市县成功探索出“桑菇肥”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以桑秆为主料培育的“榆黄蘑”2006 年在中国湖南(国际)绿色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桑枝蘑菇栽培的成功,解决了河池市 20 多年来大面积桑秆作为废弃物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难题,为扩展食用菌产业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
菇白腐病又叫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秋季栽培的蘑菇发病重于春菇。 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 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 10 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 同时用 4%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 降低温度
1、露、秋分在 9 月,一场秋雨一阵凉。 本月要注意预防秋寒降温,防御秋风秋雨的危害。 北方适时播种冬小麦。 油菜开始播种育秧,花生、芝麻、玉米等农作物开始收获。 秋菜适时播种、育苗、定植。 同时做好禽畜秋季防疫配种工作。 鉴于食用菌在我省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在此提醒农民朋友,秋季种植食用菌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1、病斑型以褐斑病为主,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的毛状菌丝,同时着生裼色小斑点。
1、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非常敏感,较高的温度对蘑菇生长发育不利,因此,栽培蘑菇的适期一般是冬季和春季。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有些地方都在尝试进行秋季栽培蘑菇,为此本文将秋季栽培蘑菇应注意的几个突出问题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与海拔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632,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 725。 因此,蘑菇栽培地区大多数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
糠土制备:材料为稻壳、河泥淤土,重量比例约为 1:10;每 100 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 4000 公斤河泥土、500 公斤稻壳及辅料;河泥土晒干、制碎,稻壳在 4%石灰水中浸泡 20 小时左右,加入辅料堆酵腐熟,然后二者充分混合,加水调配含水率至 20%左右,喷药并拌匀,然后覆膜,每 24 天翻堆一次,约翻34 次,摊开散发气味后即可使用。 腐殖土制备:配合材料:牛粪粉 6001000 公斤
)?料为稻壳、河泥淤土,重量比例约为 1:10;每 100 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 4000 公斤河泥土、500 公斤稻壳及辅料;河泥土晒干、制碎,稻壳在 4%石灰水中浸泡 20 小时左右,加入辅料堆酵腐熟,然后二者充分混合,加水调配含水率至 20%左右,喷药并拌匀,然后覆膜,每 24 天翻堆一次,约翻 34 次,摊开散发气味后即可使用。 合材料:牛粪粉 6001000 公斤,豆饼 100 公斤
度:温度越高蘑菇保鲜越差。 0蘑菇保鲜的适温。 除速冻外,以下易造成冻害。 水质:水中铁或铜含量超过 2 毫克/升时,蘑菇色泽变暗、变褐,故禁用铁、铜器皿与工具。 湿度:要求 95低于 90%色泽变暗,易开伞变质。 气体组成:含腐烂的重要原因,可利用杀菌及调节 活性:多酚氧化酶是引起蘑菇褐变的主要原因。 1、气调保鲜:用 米厚 用特殊物理方法处理,对蘑菇进行简易气调温保鲜表明,采用简易气调贮藏
1、褐蘑菇,又名香口蘑,其盖大柄粗、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更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更加浓郁适口,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医疗价值。 现已成为风靡欧美及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品位食用菌,并形成了其开伞成熟菇体的专业市场未开伞幼嫩菇体的专门市场产品出口市场广阔,栽培前景十分看好,现将其生物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1、营养:能分解利用草本植物秸秆作为营养碳源,最好氮源为畜粪
2、鳞片,菇盖直径为 米,菇柄直径2米,单菇重 15 克左右,菌褶色较深,菌丝在 养基上呈半匍匐型,短而整齐,基内菌丝。 菌丝在 养基上生长速度不快,子实体生长适温为 1618,1920时生长由正常转为薄皮,温度升至 23时开始出现死菇。 该品种在 5能正常出菇,很适应气温偏低的半山区、山区单季晚稻收割后冬闲田栽培的优良品种。 二、栽培技术1、培养料配方。 采用合成培养料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