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
和监控装置。 9. 3.按计划或指令验收、通知、发放测量和监控装置,并进行至少 2 个月一次的不定期返工品 返修品 让步接收品 报废品 退回品 产 品 已检 待检 特许 合格 不合格 已纠正 待纠正 紧急放行 例外转序 免 检 巡回检查。 9. 4.按计量管理要求做好资料管理和各种工作记录,并保留存档。 9. 5.认真做好工装夹具的检测和管理工作。 9. 6.对服役工装按周期检查
析 和 改 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进 ○ ▲ △ △ ▲ ○ ▲ △ △ ▲ ○ ▲ △ △ ▲ 表 一 质 量 手 册 版 号 :B 修改状态 :0 第 16/35 页 第 4. 0 章 题目: 质量管理体系 4. 1 总要求
工 组 图纸的唯一性;最终交检入库时 工程课负责收集保存图纸;所有人员有责任保护好图纸,以防丢弃、污染;图纸一旦丢失,责任人需填写 “ 技术图纸补发申请单 ” 进行补发申请;图纸补发需补偿损失费 50 元 /份。 模具修正过程中, 加 工 组 到 工程 课领取模 具图纸,并确保加工现场图纸的唯一性;在再加工完成后,修配工件再次入库、图纸仍然由 工程 课再次扣留保存;模具移交时,工程
》 ;当出现潜在不合格时,也填 写《 品质异常反馈单 》。 由 制造课 会同 产品研发 部共同分析 ,判定发生原因 ,并确定责任归属部门 , 交责任部门立即拟订 纠 正预防措施。 纠 正预防措施 , 审核后由指定管理者核准 ,依所提的改善对策执行 ,追踪效果 ,直至问题解决。 若发现 纠
评审次数。 实施管理审查并制定年度管理审查计划。 管理审查记录依规定予以 保存。 管理 评 审的输入 (《 管理评审计划表 》 )可包含下列 : 内、外部 审 核结果。 客户回馈。 过程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预防与 纠 正措施之执行状况
若客户没有明确规定有关要求,则 业务课 人员应识别预期或规定用途所需的要求,如外观、国家 /行业 /企业标准中所规定要求等,包括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也应予以识别,以利后续工作的开展,确保客户的要求能充分得到识别并能予以满足。 业务课 对客户合同相关要求完全识别后 ,即组织生产管理部门对此合同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同时签 署 样品承认书,以确保评审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技术 对产品的 生产工艺流程要求
标准件管理规定 应可追溯国家标准。 标准件可由认定合格人员进行校验及检测用。 标准件应由 品管部 保管。 量规仪器、量具校验周期订定 一般性的量规仪器由 品管部 依使用部门 、 需求用途、产品特性、量测范围、频率等 定期进行校验。 品管部 依量规仪器校验周期于量规仪器、量具等校验日前三天 ,口头通知各使用部门 ,请各使用部门予以协助配合。 外校 :由 品管部 送合格的外校单位校验。 内校
果需要更改,则由采购人员电话和供应商联系,或由生产管理部重新。 若客户或公司要求在供应商现场进行验收时,采购信息发出时必注明验收 的时间、验收标准以及放行的相关要求。 采购物品验收: 所有生产物料,采购均应在投入生产前及时采购到公司。 物料采购到 厂 后,进行检验,设备、配件经验证合格后(量测设备经生产管理部验证合格)方可入库和投入使用。 验证物料时发现数量、质量方面存在不正常情况时
客户当面提出 客户电话联络 客户传真 (或 EMail)提出 客户投诉之判断及受理 业务课 受理 客户投诉时 ,应登记 《 客户投诉登记表 》 ,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处理 ,并反馈客户。 相应处理 a. 收到客户 抱怨 时,由 生产部 查明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后由 业务课 回复客户。 b. 当客户要求退货时,由 业务课 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协调,若确认退货及时与总裁和相关部门取得联
标签上签章确认 ,出货人员依《发货通知 单 》 核对数量。 客户退货或投诉追溯 :当客户对本公司品质有投诉时需提供问题产品问题点,或者由业务人员将不合格品拿回来交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分析与处理。 、出货之检验记录需按 《 记录管 理 程序 》 保存,以利品质追溯。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及特采品的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