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宾馆前,送给 “ 我 ”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这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艺术 非洲是 “ 阿非利加洲 ” 的简称。 希腊文 “ 阿非利加 ” 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 /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 “ 阿非利加 ”
画人物形象 ?试举例说明。 • 语言描写 : • 动作描写 : • 心理描写: 例如妈妈追问我木雕的下落时,一连用了几句十分急促的话,反映了妈妈钱财的看重和对女儿的极度不信任。 写 “ 我 ” 当时的矛盾心理,手里攥着小刀;写万芳听我要拿回木雕,当时的反应是, “ 咬 ” 着嘴唇。 这些动词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物不同性格和当时不同的心理活动 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 一定不会了。
格特征。 “我”的妈妈、爸爸 、 奶奶、 万芳 、 万芳妈妈、 “我” 问:写人物时主要以对话为主,精读课文中主要人物的语言,用圈点勾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并用“ (人物)是一个 的人 ”的句式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预设: 妈妈是一个 的人。 爸爸也是一个
我已经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 dăi zhe_________玩。 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 sh249。 ch224。 ______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手里 zu224。 n_______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 h225。 n zh224。 n_______。 怦怦 树杈 逮着 攥 寒战 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妈妈、爸爸、万芳 分角色朗读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1~ 15段,揣摩人物心理。 分配角色:妈妈、爸爸、我。 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 妈妈: 那只羚羊哪里去了。 我: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妈妈: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我: 我把它收起来了。 妈妈: 放在哪儿了。 拿来我看看。 要说实话 …… 是不是拿出去卖了。 我: 没有卖 …… 我送人了。
事发展。 这件事分别发生在哪几个场景。 ( 1)在我的房间里。 ( 2)在学校。 ( 3)在万芳家、路上。 ※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问题。 ★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展开情节与刻画人物。 ★ 记叙文中常见的记叙顺序有: 顺叙、倒叙、插叙。 本文的第二场景运用的是哪一种记叙顺序。 分角色朗读 人物表 : “我”、
故事发展。 这件事分别发生在哪几个场景。 ( 1)在我的房间里。 ( 2)在学校。 ( 3)在万芳家、路上。 ※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问题。 ★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展开情节与刻画人物。 ★ 记叙文中常见的记叙顺序有: 顺叙、倒叙、插叙。 本文的第二场景运用的是哪一种记叙顺序。 分角色朗读 人物表 : “我”
国人。 ――当我“点了点头”后,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生交流原因:( 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 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 过渡:看来少年的遗憾并不仅仅在于没有卖出木雕,而是他知道了“我”是位“中国人”。 请默读 10- 15 小节,想想为什么。 (三)弥补遗憾,升华情感 汇报这一部分写了什么。 (赠送木雕) 读了这一部分你想说些什么。
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 )做纪念,又担心 ( ) ,( ),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 )。 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号领读:“ 尼、栩、释、掏、豫、恳、憾、宾、标 ” 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 号领读: “ 卖、售、驮、构、端、掏、馆、饭、辨、堆、模、付、标、齿 ”, 其他组员跟读
为象墩( )的,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好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爱不释手 沉甸甸 遗憾 “您是中国人吧。 ” 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夫人,您买一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