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
2、产。 二、南瓜需肥动态南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量和吸收比例各异。 幼苗期需肥较少,进入果实膨大期是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尤其是对氮素的吸收急剧增加,钾素也有相似的趋势,磷吸收量增加较少。 据日本宫崎研究表明,南瓜从定植到拉秧的137天中,前 1/3的时间内对五要素(氮、磷、钾、钙、镁)的吸收量增加缓慢,中间 1/3的时间增长迅速,而最后 1/3时间内增长最为显著。
2、叶螨发育最适温度为 25最适相对湿度 35%故少雨干燥季节和地区为害严重,夏秋多雨,对其有抑制作用。 1)农业防治:进行轮作,冬前铲除田内外杂草,翻耕土壤,减少成螨越冬条件。 早期在基部叶为害时,摘除老叶销毁。 合理施肥,使瓜苗茁壮。 (2)药剂防治:苗期结合治蚜虫,用药剂涂茎。 杀螨剂种类比较多,可根据田间叶螨的发生情况选用。 在叶螨发生初期,可以使用杀卵、幼、若螨效果好,不杀成螨
2、使南瓜块表面生长一层白色菌丝。 当菌丝渐渐变为黄色或绿色时,揭去纱布,放在阳光下曝晒,并不断翻动,力求快速晒干。 晒干后的南瓜块按每 100 公斤干料加水 400 公斤、食盐 50 公斤的比例配料,放入缸内,充分搅拌,然后盖严缸口发酵。 早晨揭盖,白天在阳光下暴晒,晚上加盖,每天搅拌 3。 为防止灰尘和苍蝇污染,可在缸口加盖一层纱布。 晒 20 天左右,酱醅颜色渐渐加深,此时添加适量的凉开水
2、0多雨时病害发展迅速。 病菌最易从植株的伤口、萎蔫的花瓣、衰弱和枯死的组织侵入。 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可随气流、水溅和田间农事操作传播蔓延。 (2)防治措施栽培措施和保护地内环境控制:设施内注意通风排湿,使空气湿度在 85%以下,温度白天控制在 26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灌暗水,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不漫灌浇水,防止田间湿度过大。 设施内有时可提高温度达 33
2、日光直接照射,室内空气要新鲜干燥,并保持凉爽。 外界气温较低时,特别是到了严寒冬季,注意防寒,温度应保持在 0以上。 2、窖藏窖藏的南瓜宜选用主蔓上第二个瓜,根瓜不宜作贮藏用。 生育期间最好不使瓜直接着地,并要防止阳光暴晒。 采收时谨防机械损伤,特别要禁止滚动、抛掷,否则内瓤震动受伤易导致腐烂。 南瓜采收后宜在 2427下放置 2 周,使瓜皮硬化有利于贮藏,这对成熟度较差的瓜尤为重要。 3
2、季栽培于 4 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种植地块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细耙,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1000 千克,复合肥 50 千克作底肥,肥料与穴内土壤拌匀后整平畦面,如畦面土壤太干,先浇透水后再盖 1 米宽的膜,膜四周用土封压。 地膜盖好后按照株距 60 厘米的距离破膜挖移苗定植,每穴定植 1 株,667 平方米定植 446 株,定苗后浇足定根水,用细土封严破膜口,防止风吹漏气
2、,硫酸钾复合肥 25公斤,硫酸钾 20 公斤,深耕细耙。 然后起垄,垄宽 80 厘米(含沟),垄高1215 厘米,做成龟背形。 一垄种植一行,行距 米,株距。 定植宜在下午 5 时后或阴天进行。 定植或直播后浇 1 次透水,以利缓苗或出苗。 田间管理人工授粉方法是摘一朵正在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直接套在雌花上,使花粉自行落在雌花柱头上;或把去掉花瓣的雄蕊,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
2、,上覆细潮土 1 厘米。 一般 2即可出苗。 当 70幼苗顶出土后,及时去壳。 随时调节通风量,降温排湿,防止幼苗徒长。 根据苗床干澡程度,及时浇水。 一般幼苗长至 3 叶 1 芯,苗龄 30 天左右即可定植。 大垄双行种植,每棚 4 行,株距为 35米,起架栽培,大棚内套中棚,双层覆盖。 在严冬季节,幼苗生长期,再套小拱棚,实行三膜覆盖保温。 苗期适当浇水,伸蔓期严格控制水分
2、、网棚等)保护栽培,也可露地栽培。 三、播种育苗 由于观赏南瓜种子较贵,宜采取营养钵育苗。 营养土配制方法:5 份无病肥泥、2 份充分腐熟的畜禽粪、12 份煤灰。 另外,每立方米营养土加 2 公斤三元复合肥,经混合、过筛、消毒后即可用来育苗。 苗期注意控水控温,防止幼苗徒长。 四、整地施肥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并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用优质有机肥 4200 公斤、三元复合肥 50
2、量 30的温水,当酵母体积膨胀、出现大量气泡时,可进行面团调制。 将鸡蛋搅拌均匀,奶油熔化待用,并将糖溶解过滤备用。 70%的面包专用粉与南瓜粉充分混合均匀,将活化好的酵母一并置于调粉机中进行第一次调粉,时间约 610 分钟。 调好的面团置于温度为 2832、相对湿度为 75%85%的条件下发酵约 5060 分钟。 剩余原辅料加入第一次发酵的面团中进行调制,时间约 6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