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
可以不去重庆。 国共双方谈判目的、结局及影响是什么。 2 阅读教材并 结合 历史地图 ,分析 解放战争开始标志性事件 引导学生归纳 中共突破全面和重点进攻发动的战役。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第三框 ,思考: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何意义。 说明理由。 1 阅读课文,找出 重庆谈判的相关要素 2 读 教材和地图、分析 提取有效信息。 3 阅读 教材、地图 ,分析、归纳 培养阅读的习惯和概括能力
11个 900万 落后 非正义 反对 充分 从上述表格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北方实力雄厚, 但战争初期屡次失败。 为什么北方后来又能转败 为胜,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林肯政府扭转战局的措施 《 宅地法 》 Homestead Act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主旨: 凡没有参加过反联邦叛乱、年满 21岁身为户主的美国公民
19 日) 请 回 答 : (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 “ 挽救祖国的危亡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双方在重庆的什么地点签订了 “ 双十协定 ”。 后来国民党撕毁这一协定,发动了内战。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 经济带来的影响。 ( 3 ) 综 上 所 述 ,
向国民党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 —《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 陕北 山东 南京 大别山 武汉 刘邓大军 中共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 结合P90小字及右边示意图分析 背景:战争形势的变化 反攻条件具备 概况: 意义: ① 时间: ② 军队: 1947年夏 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 ③ 建立 革命根据地 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识图分析能力。 右图中晋冀鲁豫解放军越过黄河,直插大别山地区,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由题干中的关键人物刘伯承可知这次战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一个画面。 图中邓小平同志所 说的“大转折”,在当时具体 是指( )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0.( 2020
大别山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这个作用可真不小。 不对。 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 他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同学说对了一个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 男同学说对了另一方面
的重点进攻 在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国共双方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民党 : 正规军由 200万下降至 150 万, 机动兵力 40个旅,充满着失 败的情绪。 共产党 :正规军由 61万发展到 100万,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士气高 昂,充满着胜利的信心。 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共产党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发动外线作战,向国民党统治区进攻的战略方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锻炼,阶级觉悟得到了提高,在组织方面也加强了。 ,促进了战后黑人运动发展。 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德意志的统一 背景; 宪法纠纷 ; 统一进程; 王朝战争对奥地利的影响。 阿尔布雷特 翁 洛恩 自由党 德意志进步党 拉萨尔 马扎尔人 二元君主国( Dual Monarchy) 二、意大利的统一 背景与道路问题; 统一进程。
社决定拆毁专为处死路易十六赎罪而建筑的小教堂”。 公社采取了许多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措施。 公社还在正制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了许多维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措施。 ( P145146) ( 3)措施性质 公社采取的这些措施: A、 有些是资产阶级由于怯懦而不肯实行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措施,这是工人阶级自由活动的必要条件; B、 有些则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