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制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 ”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 九、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如 《 火烧赤壁 》 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沃 、 收益最大的部分。 被地主强占的土地 , 即所谓 “ 割地 ” , 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 18% ;在有些地区则达到 20~40%。 授予农民的份地 , 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 ,农民只有 “ 永久使用 ” 权 , 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四 .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 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 几个村社组成乡 , 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
(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后在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创新题 2 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 一个农奴家庭。 以下是对她 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 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 A. 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 B. 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 C.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20 51937 据统计 ,18601890年 ,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 2倍 ,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 3倍 ,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 19倍 ,石油产量增加了 200多倍 .在此期间 ,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 6倍 ,铁路线增长了 35倍多。 根据材料回答:。 (一)经济近代化 1. 表现及原因 ( 2) 资本主义工业 发展明显加快。 原因
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 1)积极: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2)局限: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1)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 2)国家发展,教育优先。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同 : : : : ( 1)积极: ( 2)局限: 异: : : 都是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
古拉一世 巴甫洛维奇 96~ 525~ 5 在位1825年 12月(俄历)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 12月党人起义 ) 1825年 12月 14日清早,乘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 去世之机, 3000多名俄国陆海军官兵,列队走向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 他们全副武装,一路高呼“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要求民主”。 上午 10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
车尔尼雪夫斯基 共同主张: 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 4)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 激化了社会矛盾 思考: A、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有哪些。 B、为什么俄国最终战败。 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府的腐败; 装备的落后; 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民视线; 控制土耳其; 争夺中近东霸权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直停步不前 ” , 这里的 “ 文明 ” 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提到俄国 “ 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 , 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 , 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时间是 19世纪中期 , 文明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 “ 表现 ” 实际是指的俄国社会落后的表现。 第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