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
表的电阻 RV很 大,并联接入电路时,电路的总电阻 1/R = 1/RV +1/R0 R≈R0 电压表 V R0 RV 为什么电流表不可以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可以直接并联在电源的两端。 小组讨论 1. 由于电流表的电阻非常小,根据欧姆定律 I=U/R,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就会把电路中的电流表及电源烧坏,严禁将电流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接。 2. 由于电压表有很大的电阻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 、 电压表 、 电流表 、 滑动变阻器 、 待测电阻 、 单刀开关各一个 , 导线若干 .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 1)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 ( 2) 检查无误后 , 闭合开关 S,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 分
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并将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未知量的符号,在电路图上标明。 ( 3) 每一步求解过程必须包括三步: 写公式 —— 代入数值和单位 —— 得出结果。 课堂小结 解: U=I(R1+R2)= (5Ω+15Ω)=6V 答:电源电压时 6V。 练习 答: 电路中的总电流是 ;电阻 R2的阻值是 48Ω。 解: I1=U/R1=24V/80Ω= I=I1+I2=+=
( 2)滑片 P在最右端 U=6 V R1=20 Ω I39。 R2=80 Ω U1= V 答: ( 1) A~ A ( 2) 100 Ω 拓展知识: 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 R =R1+R2。 I39。 = = = A U1 R1 V 20 Ω R= = = 100 Ω U I39。 6 V A 例 3.如图所示, R2=20 Ω,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压表的示数为 12 V。 求 ( 1)
,发生触电事故。 已知健康的人两手间的电阻最大为 5k,此时 , 刚好不小心两手抓到了 36V电源两极上 , 请你谈谈想法 ,他会不会触电。 mAVRUI 500 036 此电流远小于 100mA不会对人体生命产生极大危害 , 但人体已经很难摆脱带电体 , 这个电压对人体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为什么电压越高 ,越危险 ? 安全电压 :不高于 36V的电压 电压越高触电时,通过人体电流越大
Ⅲ 区域, R并在 Ⅰ 区域 • Ⅰ 区域, R并在 Ⅱ 区域 • Ⅰ 区域, R并在 Ⅲ 区域 例 个 5Ω和一个 20Ω的电阻,而修理师傅现在只有一些 10Ω电阻,利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否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规律: 1串联 n个 相同 的电阻 R0的总电阻 R总= n R0 2并联 n个 相同 的电阻 R0的总电阻 R总= R0 n 例 :阻值为 10Ω的 R1与阻值为 15Ω的
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B 我的答案: (1)如图 9所示 . 图 9 [教师参考 备选题 ](2020 年武汉 )小明利用如图 B19甲所示的 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 6 V 且保持不变, 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 5 Ω、 10 Ω、 15 Ω、 20 Ω、 25 Ω. 图 B19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导线不允 许交叉 ). 答案:
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并将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未知量的符号,在电路图上标明。 ( 3) 每一步求解过程必须包括三步: 写公式 —— 代入数值和单位 —— 得出结果。 课堂小结 解: U=I(R1+R2)= (5Ω+15Ω)=6V 答:电源电压时 6V。 练习 答: 电路中的总电流是 ;电阻 R2的阻值是 48Ω。 解: I1=U/R1=24V/80Ω= I=I1+I2=+=
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形式: I = U ___ R 注意: 对应性 统一性 扩展性 1A = 1V ___ 欧姆( ,1787~1854)是德国物理学家。 他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欧姆定律。 欧姆的研究,主要是在 1817~1827年担任中学物理教师期间进行的。 现在我们看到欧姆定律的公式那么简单
表示数变化问题: 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动电压表 V1的示数 _____,电压表 V2的示数 _____,电流表的示数 ____ V2 变小 变大 变小 练习二: 如图,当滑片向左移 动时,电表的示数将 ( ) A. V1变 大 V2变大 B. V1变大 V2变小 C. V1不变 V2变大 D. V1不变 V2变小 R2 V2 V1 B 典型例题三: 动态电路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