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
关”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稻田灌水浸泡数日不耕犁,直接抛栽稻苗的一项新的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在生产中应把握以下五个环节。 1、选择适宜田块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必须选择有充足水源保障的稻田,避免缺水造成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 2、适龄抛栽,合理密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效果随秧苗叶龄增加而降低。 据多点试验结果,抛栽 45 叶龄秧苗的效果最佳,大田抛栽密度以 穴/亩为宜
2、年来,抛秧田发生除草剂药害的现象不少。 主要原因一是除草剂品种选用不当。 有的把已禁止用于抛栽田的除草剂如精克草星、精灭草星等用于抛秧田除草。 二是施用时期或使用方法不当。 如施用量过大,或施后管水不当等。 其主要症状:部分叶尖扭曲卷缩;叶片中部皱折缢缩;整个植株退色矮缩;根部发黄,白根和新根少。 抛栽禾苗发生药害以后,生理机能受阻,稻株生长缓慢或停止,分蘖少,生育期推迟,导致减产或绝收。
稻抛秧技术具有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省秧田、省水、省肥、增产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得到迅速推广。 为提高作业质量,必须正确调整和使用。 一、抛秧机的调整抛秧机安装完毕后,先检查各联接部位是否可靠,各运动部件是否灵活,然后进行试运转,待机组运转正常后进行下述调整:1)抛幅对称度调整。 当发动机稳定运转后,取 3 株待抛秧苗分 3 点放入喂秧漏斗:1 株从漏斗左口滑入抛秧盘
1、稻抛秧栽培的根系分布较浅,前期生长旺盛,后期容易倒伏。 因此,应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通过水的调控,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矛盾,培育水稻的理想株型和发达健壮的根系,实现抛栽水稻的高产。 水稻抛秧田管水的核心是控水调气,应掌握以下要诀。 薄水抛秧田面水层薄,抛秧人泥就浅,加上表层悬浮泥浆的下沉,能使秧苗立苗快,扎根稳,为抛秧早生快发和防止后期倒伏奠定基础。
1、、选地与作床选向阳平坦、浇水方便、土质肥汰疏松、偏酸或中性地块育苗。 最好实行秋整地、秋施肥、秋作床。 春作床要施耕或人工翻地 1012 厘米深,每平方米施腐熟过筛农家肥 10 公斤,硫酸铵 50 克,磷酸二铵 50 克,硫酸钾25 克,再用镐正反方向浅刨两次,使肥料与地表土壤混拌均匀。 2、配制营养土地用 7 以下的菜田或园田土混合 1/4 腐熟的猪粪或草碳配制成营养土。
1、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浇粒谷幼苗、摧枯稻桩,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塑盘秧或纸筒秧抛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 现将晚造免耕抛秧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免耕稻田的选择免耕抛秧宜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好的稻田进行,易旱田和浅、瘦、漏的砂质浅脚田不适宜作免耕田。 低洼田、山坑田、冷浸田
2、 克广增素 802、400 克尿素、200 克磷酸二氢钾对水 50 公斤叶面喷施,可提高秧苗素质。 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生产中因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而引起僵苗的现象并不少见。 另外绿肥田和油菜高桩田未配施速效氮肥,有时也引起僵苗。 因此,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亩用量 1500斤,绿肥每亩用量控制在 1500公斤,油菜秆高桩还田亩用量控制在 500斤,并配施碳铵 30斤。
2、害苗床如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因发酵发热和氨气中毒易造成烂芽死根;肥料与床土翻拌不均匀,肥料未分散均匀,没有与土壤充分融合,秧苗 1 叶 1心后,秧根下扎时触及肥团造成反渗透死苗;出苗后根际追施尿素时未及时浇透水,因缩二脲、氨气中毒,引起秧苗成片或带状死亡。 因此,一定要提高营养土质量,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营养土拌入肥料时要反复翻拌,使肥料与营养土充分拌匀、融合。 出苗后可用 素
1、稻免耕抛秧是稻田经除草剂快速除草灭茬后,直接抛栽水稻的轻型栽培技术。 不仅省工、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每亩可减少机械翻耕成本 100 元左右,提早抛栽抢季节。 免耕稻田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耕层深厚、田面较平、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泥性田。 前茬齐泥收割、田间杂草较少的田埂为宜,而天水田、沙性田、浅泥脚田等不宜作免耕抛秧田。 大田除草灭茬。 这是免耕抛秧的关键技术,目前一般采用克无踪乳剂进行除草灭茬
2、对肥水反应敏感,因此应注意均衡施肥,防止前期用肥过多。 中后期应适当加重穗粒肥,防止根系早衰,增施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增强稻株的抗倒伏性。 (三)及时搁田控苗。 搁田时间可在分蘖至足苗数 80%时开始搁田,并采用露搁结合,反复搁田的方法,直至主茎倒数第 2 叶(剑叶露尖)为止,以后保持田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在搁田程度上,一般以搁至田面硬实,田边开细裂,田中不陷脚为宜。 (四)喷施烯效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