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
( 2)、用 适当 比例作出孔轴的 公 差带。 ( 3) 、标注孔轴上、下偏差值及其他要求标注的数值。 配合公差带图作法 先画出零线代表基本尺寸,零线的上方为正,代表极限间隙,下方为负,代表极限过盈。 用极限间隙和极限过盈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就是配合公差带。 三、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 带 代号 、 配合代号 标准公差 是国标规定拥有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用 IT 表示。 (
则宜选择基轴制 4.对于套筒等,采用非基准制配合要求。 5. 基本尺寸大于 500~3150mm 的配合,一般采用基孔制的孔、轴同级配合。 如 为了满足某些配合的特殊需要如 216。 95K7 / d11 、 216。 60D10 / js6 二 、公差等级的选用 选择公差等级时要正确处理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制造工艺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 总的选择原则 是: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d min =d+ei =56+(+)= ; 轴 的 尺 寸 公 差 :Ts eies = )( =。 (4)因轴与公差等级相同的基准孔相配合,所以 Th=Ts=;因为是基准孔,所以 EI=0 mm,得 ES=EI+IT=0+=,由于 ES ei EI,因而孔、轴公差带交叠,所以此配合是基孔制过渡配 合。 7. 解: (1)基轴制间隙配合,且满足︱ Xmax︱
B、便于旋转微分筒C、限制测量力; D、补偿温度变化的影响。 基本尺寸是( D )。 A、测量时得到的; B、加工时得到的;C、装配后得到的; D、设计时给定的。 6. 形位公差数值应填入形位公差框格的 B 起。 (A)第一格 (B)第二格 (C)第三格 (D)第四格7. Rz是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 B 的符号。 (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B)轮廓最大高度 (C)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件尺寸链中应选最重要的尺寸作封闭环 ( ) 在尺寸链计算中,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 ) 实际尺寸相等的两个零件的作用尺寸也相等。 ( ) 当通规和止规都能通过被测零件,该零件即是合格品。 ( ) 三、选择题 (每题 分,共 15 分 )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叫。 A、绝对误差 B、极限误差 C、相对误差 精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 影响的程度。 A
公差带图: 任务 7 认识配合 一、 配合的类型及配合性质的判别方法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所以配合的前提必须是基本尺寸相同,二者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孔、轴装配后的配合性质。 在机器中,由于零件的作用和工作情况不同,故相结合两零件装配后的松紧程度要求也不一样, 如下页图 14- 19表示三个滑动轴承,图 14- 轴直接装入孔座中,要求自由转动且不打晃;图
关于尺寸公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故公差值前应标“ +”号 ,没有正、负的含义,故公差值前面不应该标“ +”号 当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为正值时,此代数差称为( )。 下列形位公差项目中属于形状公差的是( )。 下列形位公差项目中属于位置公差的定位公差的是( )。 表面粗糙度反映的是零件被加工表面上的 ( )。 三、 在下表中填入形位公差项目及他们各自的符号。
B、之下 C、相互交叠 公差的大小等于 ………………………………………… .( ) A 、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 B 、上偏差减下偏差 C、极限尺寸减实际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 ……………………… .( ) A、基本尺寸 B、实际尺寸 C、极限尺寸 尺寸公差带图 中 的零线表示 尺寸线。 A、 最大极限 B、 最小极限 C、 基本 D、 实际 三、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深的平均值之和。 Rz 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而反映微观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 Ra 充分,但由于 Y 和 Y值易于在 光学仪器上直观地测量,计算公式也较为简单,因而也是应用比较多的参数。 ⑶轮廓最大高度( Ry) 轮廓最大高度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峰顶线和谷底线分别指在取样长度内,平行于基准线。 Ry=Rp+Rm=Ypmax+Yvmax Ry 值不如 Rz
授】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配合制的选择 ? 配合制的选择原则是,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这主要是从经济性考虑的。 同时兼顾到功能、结构、工艺条件和其它方面的要求。 因为一般的孔是用钻头、铰刀等定值刀具加工的,每一把刀具只能加工某一尺寸的孔,而用同一把车刀或一个砂轮可以加工大小不同尺寸的轴。 因此,改变轴的极限尺寸在工艺上所产生的困难和增加的生产费用与改变孔的极限尺寸相比要小得多。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