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2、果面上出现深褐色圆斑,果皮下部逐渐坏死、干缩,味微苦。 此病由果实缺钙而引起。 防治方法:果实采收后,可用 5氯化钙溶液浸泡果实,效果明显;适当降低贮藏温度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4、青霉病:病原菌从伤口(压伤、虫伤、碰伤)及病斑等处侵入,由果皮向果肉腐烂,果实表面有绿色菌丝。 防治方法:贮藏前药液浸泡果实,也可用 05的乙醛气熏蒸果实 2 小时。 贮藏期窖内温度控制在 12C,可减轻发病
2、花后至秋梢停止生长前进行修剪,能改善光照,促生二次枝,加速幼树成形,缓和树势和枝势,促进花芽分化。 修剪时剪去过密枝叶,开张大枝角度,幼旺树上的骨干枝摘心、扭梢、拉枝、环剥等。 坐果期环切、环剥,旺长幼树在花芽分化期带叶复剪。 复剪修剪量要适度,方法以摘心扭梢、调整枝条角度为主,勿过多疏枝、短截和过重环剥。 对于骨干枝与辅养枝的修剪,要区别对待。 秋季修剪:秋梢将要停止生长或停长后进行修剪
2、长枝长至 60 厘米时摘心,可利用二次枝扩大树冠,加速成形,对内膛生长较旺的发育枝,可通过摘心,促发分枝形成结果枝组,以增加结果,达到早丰产的目的。 是促成花、促结果的一种方法,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中旬,对背上直立枝、竞争枝、密挤枝等,生长过旺但又不宜疏去的枝条,在新梢基部 56 厘米处、半木质化的部位,用手捏住先扭曲 90再斜下方扭转 180,使之下垂,并固定在枝杈处。
2、菌的侵染,特别是 7、8 月高温多雨更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蔓延,果实愈接近成熟危害就愈重。 4、病菌侵染过程:时间短,一般潜育期 313 天,病菌接触果面伤口后 510小时就可完成侵染过程。 5、人为因素:果园粗放管理,特别是修剪、疏花疏果、土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跟不上,导致树势衰弱,抗病能力差,防治上又重视不够。 二、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在冬春季清园的基础上,及时摘除初发病果深埋烧毁。 2
2、期以前约天时开始,金冠苹果在采收前可不必除袋。 除袋具体时间:对于双层袋,外层袋和内层袋除袋的具体时间,均宜在上午时以后至下午时之前进行。 对于单层袋,宜于上午时后至下午时前将单层袋纵向撕开数条,约天后再除去袋子。 三、摘叶摘除影响果实受光的叶片,能增加着色指数以上。 一般从采收前一个月开始,分次进行。 第一次是摘除果梗部位直接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第次是摘除果实周围厘米的叶片
2、主枝两侧培养大、中、小型搭配的下垂枝组,主枝最后部结果枝组距主干3040 厘米,背斜生枝组应占 2/3。 5、修剪手法。 初果期树改造时,除永久性主枝延长头和培养预备枝头短截外,其它小枝一律不打头,甩放成花结果。 盛果期大树改造时以疏枝为主,一般不要短截。 6、高接换优和大改形一次完成。 7、对临时性主枝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一是严重影响永久主枝的锯除;二是剪除距主干 1 米的结果枝组
2、成本较高。 四、提早摘心、提早嫁接当砧苗长到 30 厘米左右时即可摘心,促使其加粗生长;基径 米时可嫁接,并在 6 月底以前接完。 只有这样,嫁接苗才有较长的生长时间。 五、采取高位接芽措施高位接芽成活后不要立即剪贴,而是在接芽以上 12 厘米处将砧木折伤不折断,促使接芽萌发,待接芽长到 56 片真叶时再行剪砧。 此外,提高嫁接部位,接芽下边留 57 片功能叶,以供给接芽所需要的养分
2、均,渗透压高的地方易吸收水分而胀裂,是发生裂果的内因。 高温、高湿是发生裂果的外因。 以下几种情况易发生生理裂果:地势低洼及土质黏重的果园;果实逐渐成熟,气孔张开,果实缝合线部位细胞排列致密性差;树势强壮,枝条直立生长的树,裂果率偏高;雨后果实的梗洼易积水,果梗果皮受高温、干燥的影响,果皮很快老化,造成果实开裂;早、中熟品种,一般不裂果,或裂果较轻,晚熟品种,易裂果。 三
2、软且较长故常呈下垂状,特别是树冠下部的枝条,如定干稍低则易触及地面。 开始结果早,苗木栽后 34 年可结果,78 年进入大量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结果也较多,花序坐果率高,每果台可坐 23 个果,丰产。 在西北地区于 10 月上旬成熟,在辽宁于 10 月中旬成熟。 果实较耐贮藏,贮藏中果面分泌油蜡。 适应性较强,在暖地和海拔较高或我国北方栽培均表现早结果,早丰产的特性
2、药,应早施 35 天,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染前施药,内吸性杀菌剂应于发病初期施药。 3、准确用药:一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用量和使用浓度用药,二要选择正确的施药方法,如用熏蒸法或注射法防治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三要提高施药质量。 喷洒药液时要保持均衡的压力,喷头离果树叶片 以上,以保证雾化效果。 喷雾要均匀周到,从上到下,由内到外,叶片正背面都要喷到药液,不能漏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