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小组自选课题时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决定课题常用的方法有: 调查表 简易图表 排列图 亲和图 头脑风暴法 水平对比 流程图等 QC活动基本步骤和方法 Tracy制作 部门计划 甲部品加工不合格品损失减半 实绩 选题 0 20 40 60 80 100 90 % % % % 100% D工序 A工序 K工序 D工序不合格损失占甲部品的% 上年度甲部品不合格损失(元) 降低甲部品
eristic Diagram) 1. 定义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 (结果 )受到一些要因(原因 )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 ,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2. 特性要因图的分类 1) 原因追求型 2)对策追求型 3. 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 确定特性 2) 绘制骨架 3) 大略记载各类原因 4) 依据大要因 ,找出中要因 5) 要更详细列出小要因 6)
简介课题的工艺过程或专业特点。 ② 、 注意说明调查方法的客观性 、 可信度 、代表性。 ③ 、 注意时间性。 ④ 、 杜绝 “ 三无 ” 即:无调查方法 、 无数据 、 无分析。 ⑤ 、 主要问题不可确定过多 , 一般一个为好 , 最多不要超过两个 , 防止主题分散 ,针对性不强。 、确定目标值 ① 、 针对主要问题的现状 , 设定本课题通过活动后将主要问题解决或改善到什么程度。 ② 、
可與 因果圖結合 使用; 目標、 方針 、實施事項的展開; 明確 部門職能 、 管理職能 ; 對解決企業有關 質量 、 成本 、 交貨期 等問題的創意進行展開。 39 第四章 系統圖 三、系統圖的特點 很 容易 地對事項進行展開; 易於 統一 成員的 意見 ; 容 易整理 ,手段又一目了然; 40 第四章 系統圖 四、系統圖類型: 結構因素展開型 方法展開型 目的 手段 目的
(1) 破坏性检验时。 (2) 检验项目很多时。 (3) 产量大、批量大且连续性无法作全数检验时。 (4) 刺激上一工程要注意品质改善时。 (5) 满足客户要求时。 使用 100%全数检验之情况 : (1) 检验容易或批量很少时。 (2) 不容许混入不良品时。 (3) 工程能力不足致交货不良率太高时。 抽样计划之选择 : 根据被抽样产品之数量、种类、检验特性分别抽样计 划应用于
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 因此也叫做柱形图。 通常在生产现场最常利用的图表即为直方图。 使用直方图的目的: 1.)了解分配形态。 2.)研究制程能力或测知制程能力。 3.)工程解析与管制。 4.)测知数据之真伪。 5.)计算产品之不良率。 6.)求分配之平均值与标准差。 7.)藉已订定规格界限。 8.)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9.)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 10.)了解
提高 X 或使差异缩小。 工程能力太差,此时若不变更规格或制程时, 则宜分为几层别,然后全数加以选别,挑出 良好产品使用。 : 查核表的作法 : 记录用查核表 : 是把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以符号记录的表或图。 PL PL PL PL SL SL SL SL QC 七大手法应用 页 次 : 10 / 20 决定分类项目,搜集数据。 决定要记录的形式。 数据的记录。 点检用查核 表 :
点中,出现在管制界限外,点不超 过 1 点时。 (E)连续 100点中,出现在管制界限外,点不超 过 2 点时。 制程在非管制状态: (A)点在中心线之单侧连续出现 7 点以上时。 (B)连续 11点中至少有 10点在中心线单侧。 (C)连续 14点中至少有 12点在中心线单侧。 (D)连续 17点中至少有 14点在中心线单侧。 (E)连续 20点中 至少有 16点在中心线单侧。 (F)连续 7
工作对于一个受过全面培训或已可称为合格的员工来 说,其难易程度。 工作范围广,事情杂、多,最难的是产吕种类多,数量多,场地又有限,货位卡、取用情况数量都必须一致。 ( 1) 工作的自由度: 从以下几方面说明该工作的自由度:内部的书面指示,规程,政策以及外部法律,法规对之的束缚力;完成该项工作的时间要求,任务的多样化以及所需的主动能动性。 遵守检验操作规程,执行企业标准,完成当天的检测工作
员参加质量管理的途径,普及全面质量管理( TQM)知识,提高了职工的质量意识。 2)有利于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使公司质量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有效传递。 3)加强沟通与协调,培 养干部领导统御才能。 有利于造就人才与企业整体素质。 4)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形象。 QC 小组推行计划书 6 共 10 页 第二章、推行计划概述 推行质量管理( QC)小组按以下五个过程: 准备、培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