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说说“远征难”到底有多难。 相机理解第一句。 面对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我们的红军是怎么回答的。 指导朗读第一句。 (读出豪气来) 三、细读全诗,理解诗意。 仔细读课文,看从哪些诗句可以 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边读边画出来。 全班交流 相机理解第二句诗: ① 补充:翻越的高山 乌蒙山。 毛主席是怎样形容这座山的。 (逶迤、磅礴)板书:画简笔画,理解第二句诗意。 ②毛主席涌夸张的手法
Page 17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Page 1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Page 19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 ( 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 读。 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 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 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
1800余门 思考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 • 思考: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胜利:渡江战役 军事上 土地改革 七届二中全会 政治上: 经济上:
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 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绵延不断 逶迤 腾 五岭 突出奔腾气势 乌蒙 磅礴 形容其巍峨高大 走 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
上中下结构: 索 左右结构的字: 磅 礴 渡 岷 半包围结构: 逶 迤 • 独体字: 丸 • 找出生字的形近字。 丸 —— 九 岷 —— 抿 规范书写 •丸: “乙”横折弯钩。 理解词语。 •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 乌蒙: 山名。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 磅礴: 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 三军:
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 “ 远征难 ” 图。 你对哪幅图的故事有所了解。 结合诗句简单讲讲。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征 难 图”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