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
2、是时晴时雨的天气易诱发本病。 病菌有生理分化。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 一些一般表现较强抗病性的豇豆品种是否也抗青枯病,有待于各地进一步调查鉴定。 防治方法(1)在常发病地区注意寻找抗病良种。 (2)重病田勿连作,最好水旱轮作,至少也要引水浸田一段时间(20 天以上)再整地种植。 (3)适当增施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4)常发病地区提倡药土营养杯育苗并带杯移植(20%喹菌酮可湿粉
2、导管,阻碍水分正常运输,导致植株萎蔫。 病菌在 10可发育,最适温度为 30最适土壤 为 植带菌种薯或在连作地、低洼地、土壤偏酸的田块种植,易发病。 土壤含水量高,连续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措施:选用克新 4 号、东引 1 号、大西洋等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青枯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选用未发生过青枯病的田块繁育的种薯或脱毒苗种植,可避免青枯病发生。
2、、土质粘重、土壤偏酸或与茄科及其它寄主作物连作发病也较重。 防治马铃薯青枯病可采取下列措施:外省调进的种薯播种前要留心挑选无病的作种用,切块时要特别注意,若发现其中有带菌种薯要立即剔除,并用 75%酒精把切刀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可与茄科蔬菜或花生、大豆等作物连作或邻作;避免切块造成侵染;清洁田园、翻晒土壤,适当施石灰降低土壤酸度。 切勿使用未腐熟可能带菌的土杂肥,增施优质有机肥及磷钾肥
2、湿天气,偏施氮肥,田块缺钾等。 三、防治:茄科作物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 12 年。 高植株抗病能力。 用无病土育苗,选择前茬没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育苗,播种前可用 50%多菌灵 1000 倍液喷洒苗床。 最好采用营养杯或营养袋育苗,减少定植伤根。 苗移栽前一天,要喷洒 70%甲基硫菌灵 1000 倍液,减少病害传播到大田。 往发病重的地块,可用碳酸氢铵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方法:先将菜畦浇湿后,每
2、桃番茄青枯病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女”、亚蔬六号等。 水良好的无病地块育苗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地块定植;避免与茄科或豆科作物连作;定植地每亩增施石灰 50 千克100 千克,或增施草木灰或钾肥;定植后注意浇水,严禁大水漫灌;从定植后开始,用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800倍或 25%络氨铜水剂 500 倍灌根,每株灌药 50 毫升,每 10 天 1
2、期。 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田间耕作,整枝打杈,浇水及雨水进行传播。 高温、高湿、番茄连作、不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有机肥使用量不足以及根部损伤有利于发病。 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繁殖。 当土温上升到 25时发病最重。 如果番茄生长前期和中期降雨偏多,田间排水不良,温度较高时极易发生流行,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绝收。 2 防治技术番茄青枯病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主
2、空心”,干燥时仅木质部变为紫褐色。 横切新鲜病茎,用手挤压或插入清水中,可见乳白色菌液溢出,这是该病主要特征。 番茄青枯病由青枯假单胞菌侵染所致。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 1,种子内带菌可存活 7 个月,成为该病的主要侵染源。 该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及未腐熟肥料传播,细菌从番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在维管束的螺纹导管内繁殖、蔓延,致使导管阻塞及细胞中毒致茎叶萎蔫。 另外,农具
2、并施生物菌肥,避免因分苗、定植等操作造成伤根,可有效防治病害发生。 (4)轮作与嫁接。 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可与葱、蒜及十字花科蔬菜实行 45 年轮作,或采用嫁接技术控制,嫁接用野生番茄 砧木。 (5)高畦种植,开好排水沟。 (6)调节土壤酸碱度。 对酸性土壤每亩可用 100150公斤生石灰均匀撒入土壤,可较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7)控温控湿,稳定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降低湿度。